眾人重新回到座位,段書記、吳主任、趙柯三人走進來,段書記坐在中間,吳主任坐在他右手邊兒,趙柯坐在他左手邊兒。
下方的大隊長們打從他們一出現,聲音就停下來。
段書記面前有個話筒,程干事提前試過話筒的聲音,段書記稍微拉過話筒,開口道“人都齊了吧還有沒有沒到的沒有咱們就直接進入正題。”
程干事道“段書記,所有大隊長都在。”
段書記點點頭,道“這次公社大會,主要講一個事兒,養豬。”
下頭,有的大隊長了然,有的大隊長乍一得知,滿眼驚訝,但所有人都緊緊注視著段書記,等他下文。
“我就不賣關子了,先給你們介紹一下陌生的同志,不用起來了”
段書記抬手對趙萍萍手向下壓了壓,繼續道“趙村兒大隊的趙萍萍同志,她五月份去首都參加了養豬培訓,跟全國各地的養豬骨干建立了友好聯系,也給咱們公社帶回來個好消息,今年省城要擴大肉聯廠,大力推廣養豬。”
趙萍萍沒站起來,但也在段書記提到名字的時候,回身沖眾人微微鞠躬。
眾人鼓掌。
幾秒后,掌聲停下,段書記道“趙柯同志代表咱們雙山公社和縣養豬場談了合作,一起去省城談了一份一千頭豬的養豬合同,縣養豬場占六百頭豬,咱們公社養四百頭豬。”
段書記話音一落,下頭大隊長們不禁嘩然。
四百頭豬啊,那是什么概念,比現在的縣養豬場的豬都多
那得是啥規模
眾人忍不住議論,追問
“書記,咱們公社能養起嗎”
“書記,咋養啊”
“書記”
二十個人,這一句那一句,這屋子就仿佛有上百只鴨子。
程干事出聲叫大伙兒安靜“先聽段書記說完。”
一眾大隊長紛紛停下,灼熱地望著前排的段書記。
“養豬這個事情,對咱們整個公社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會給更多的農村閑散人員勞動崗位,會給社員們創收,會帶動公社的經濟是必須要做,也必須要做好的。”
“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公社也不瞞著大家,公社向信用社貸了一筆款,用于養豬,已經在走流程,到賬后就會投入使用。”
段書記說出金額,各個大隊又是一陣吸氣。
照比當初集體買農機,當然是少很多,可是那些錢是他們自個兒的,現在貸的款,是公社欠的。
這么一大筆欠錢吊在頭上,眾人心理壓力巨大,滿腦子都是“還不上咋整”。
趙新山只剛聽到的時候驚訝了一下,后面就淡定了。
實在是虱子多了不怕癢,債多了不愁人,趙村兒大隊欠著欠著,都習慣了。
而且這錢整著聽挺多,分攤到各個大隊頭上,其實也沒多少,反正比趙村兒大隊欠的錢差遠了。
段書記讓趙柯對眾人解釋,她說的也是這樣,“養豬的收益不需要我多說,哪怕不是賣給肉聯廠,也是一大筆收入,而這個合同到手,只要我們養出豬,收益是肯定的。既然只要敢干,就能為集體創造收益,不干,紅利就要白送給別人,雙山公社就會錯失先機,損失的不止是當下的一筆錢,還影響未來爭取權益。”
“公社知道你們擔心風險,可農民靠天吃飯,一樣有風險,風險還幾乎沒辦法預估,但養豬不一樣,我們盡心養,收益可觀,風險可控,就算有一些意外情況,難道還比天氣更多變嗎”
種地根本沒辦法旱澇保收,增收的事兒,沒什么需要多勸的,而且貸款也已經貸了,公社養豬這個集體事業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