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公社,趙柯沒像當初勸趙村兒大隊的社員們那樣,極盡口舌,簡單解釋之后,就繼續往下說。
“為了節省成本,節省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筆錢,公社打算將各個大隊分成幾個區塊,幾個臨近大隊一起建一個小型養豬場,至于哪幾個大隊合建,養豬場具體落在哪個大隊,規模多大這些細節接下來慢慢討論。”
公社的合作社已經經過先期的磨合,有了初步的信任基礎,利益綁在了一起,養豬也是對各個大隊都有益的事,大伙兒知道公社的態度,接下來當然要努力為自個兒大隊爭取。
就像先前段書記說的,養豬還著工作呢,飼養員辛苦是辛苦,那也能當個鐵飯碗。
公社撥款,誰都想多養,別的大隊多養,自個兒大隊就少養,一時間爭得不可開交。
趙村兒大隊坐擁一百多頭豬的養豬場,條件和實力擺在那兒,不可能再去跟其他大隊合一起養豬,自然不在爭搶范圍內,趙新山老神在在地坐在喧鬧之中,很有一種巋然不動的大將風范。
這個情況,公社前幾天開會,有所預料,趙柯及時說明“按照合建養豬場的幾個大隊的人口比例分配,公平公正。”
程干事又在一眾大隊長要爭合建大隊數量之前,展開了雙山公社的地圖,各個大隊的遠近一目了然。
為了避免爭吵,公社早就有初步的劃分,且相當嚴謹,精算到平均距離,排除趙村兒大隊的養豬場,最后劃分出四個區塊兒分三百五十頭豬。
趙村兒大隊一百頭豬,其他大隊三百五十頭豬,五十頭除了保證損耗,還包括種豬。
公社的劃分標準很詳細很清晰,各個大隊聽完,研究一會兒,確實提不出異議。
至于養豬場落在哪個大隊
趙柯道“肯定是要方便運輸,優先選擇離公社主干道更近的大隊,飼養員的選擇上,公平起見,同樣是按照大隊人口比例,具體人員由各個大隊自行選擇。”
這個分配,也很合理,公社也盡可能公平了,但養豬場落在哪個大隊,那個大隊肯定是要占一些便宜,村子靠近主干道的幾個大隊長臉上喜色顯露的明明白白。
段書記、吳主任、趙柯三人面對著眾人坐,將他們的反應全都看在眼里。
這不是趙村兒大隊,有些話,趙柯說不方便,段書記和吳主任卻沒有顧忌。
段書記很嚴肅道“我代表公社丑話說在前頭,這是咱們公社的集體事業,每一頭豬都是集體的重要財產,事關公社的每一個社員未來能不能吃飽飯穿暖衣住好房,誰也不能因小失大,私底下搞什么手腳,必須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錢都記錄透明,公社會隨時查賬,接受舉報,如果沒養好豬,或者因為個別不穩定因素給集體造成損失,砸了集體的飯碗,就是全體公社社員的敵人”
一眾大隊長立時也鄭重起來,保證盡心盡力,財務透明。
段書記說完重話,神情緩和了幾分,語重心長道“集體好,個人就會好,公社是為人民服務,你們作為大隊長,也是人民公仆,要強化責任意識,要嚴格履職盡責。”
之后還有一些細節,比如建養豬場,養豬前要做的準備,養豬方面的問題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
眾人說話說多了嘴干,就得喝水潤喉,尤其是段書記、吳主任、趙柯、趙萍萍他們四個,需要耐心解答太多問題,三十分鐘休息一次,不止照顧了孕婦趙萍萍,也給其他人一個緩和的時間。
公社大會結束后,所有大隊長都信心十足地離開公社,準備回去擼袖子大干一場。
省城來的農業專家這段時間在各個大隊考察,因為某些蠢蠢欲動的心思,一行人考察得很仔細,也沒有嫌棄鄉下環境差,急著回去。
現下他們得知雙山公社跟省城肉聯廠簽了合同,準備再建四個養豬場,心思更活泛了。
雙山公社是真的不死板,能折騰,也會付諸行動,讓他們忍不住更加期待他們描繪的遠景。
于是一行人返回到公社,將他們得出的本地土壤環境分別適合種什么作物的初步分析提交給雙山公社,表明土壤成分的化驗得回省城才能做之后,試探地詢問“我們通過這段兒時間在雙山公社的考察,對雙山公社生態循環的想法很有興趣,不知道公社方面愿不愿意和我們學院就這個課題進行合作”
早就等著,段書記熱情道“我們公社當然熱烈歡迎專家同志們加入進來。”
然后,段書記無比期待的問“課題研究,應該能申請到一定的資金吧”
專家們“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