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沒那么做,因為沒必要。
集體的成功不是靠某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努力,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所以雙山公社的發展,靠的是公社的每一份子,趙柯更樂于培養社員們,將他們轉化為人才。
趙柯問心無愧,整天風風火火地來來去去。
這兩年,
雙山牌的酸菜和飼料推出更廣;
雙山公社的糧食產量和機械化在省內都要排在前列;
雙山公社是養豬大社,不止四個養豬場供給省城肉聯廠,各家各戶也都養個一兩頭甚至更多的豬,也不愁賣,公社會替他們牽線搭橋;
雙山公社的小農經濟開始煥發生機,在公社的鼓勵下,涌現了大批手工品、農副產品,悄無聲息地進入到公社的家家戶戶。
雙山公社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公社,也帶動了周邊的經濟。
而大三的下學期,傅杭時隔許久,突然來找趙柯。
他從離開雙山公社,學業極其繁忙,大學再也沒有抽出過時間回去,且隨著他和趙柯兩人的忙碌以及學業生活上沒有交叉,見面的次數越來越低。
打電話不方便,固定話機不提前約定,很難找到忙碌的人,常常傅杭不忙的時候趙柯忙,趙柯不忙的時候傅杭在忙,更多時候是,一個人忙另一個人更忙。
他們很難提前約定時間打電話或者見面。
兩人卻沒有因此漸行漸遠,不約而同地改為通信交流。
“我通過了公派留學的考試,很快就要出國了。”
之前的通信中,傅杭提過他是公派留學的候選人之一,要參加考試。
萬里挑一,這肯定是極難的。
趙柯情真意切地道了一聲“恭喜”。
這時候,國內外存在著巨大的科技壁壘,落后就要挨打,科技的落后是每一個愛國的科研人員心里的痛。
傅杭道“我會帶著技術回來的。”
趙柯第一次,由衷地表露出對一個人濃烈地感情期待,“等你回來。”
一定要回來。
趙柯上大學的第四年,有的同學選擇深造,有的學生開始憂慮畢業,趙柯依舊很穩,按部就班地忙碌、生活。
這時候畢業生會分配工作,趙柯依然堅定回雙山公社的決定,并且在當年年底,就收拾行囊,一一跟老師同學朋友們告別,準備回雙山公社“實習”。
人們都想進城,都想過更好的生活,都想改變命運,很多知青甚至不惜拋家棄子也要離開鄉下,這兩年還涌起了出國熱潮,流行起涉外婚姻,可她竟然真的要返鄉
每個人都忍不住問她“真的想好了嗎”
想好離開大城市光鮮亮麗的生活,離開優渥的環境,放棄體面的工作,放棄經營許久的這一切嗎
趙柯也帶著最熱忱的笑容,認真回答每一個人“早就想好啦,從來就沒有變過。”
多年后,跟趙柯同過窗或者有過接觸的同學們回憶起她,各有各的印象,有的說她生機勃勃,有的說她精力充沛,有的說她不忘初心,有的說不懂她
而共同的一點是,在他們未來很多年的人生中,趙柯都是很特別的一份存在,哪怕是曾經看不慣她的人,也佩服她能揮一揮衣袖,就退出唾手可得的名利場,踏踏實實地回基層去務實務農。
他們哪怕自己做不到她這樣說走就走,也隱隱期盼著,她能夠一直一直地堅守著初心,那他們就有底氣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在堅守。
很多人未曾察覺的潛意識里,受到趙柯的影響,堅守底線,踏實做事,成長為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