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咬著牙,朱批了這個札子。
大宋的內帑,國帑被趙桓打仗、修路給打空了。
雖然有回血的工賑院和軍器院的工坊,汴京的汴京倉也在不斷回血,但是這不夠趙桓這么折騰大宋。
預留了一千萬貫準備用作對金戰事,木蘭舟建完就是最后一點錢。
其他的國帑都有了預算,不能擅動。
趙桓從開局砍了吳敏李擢后,一直過得有錢為所欲為的日子,終于過去了。
填完了趙光義的坑,還得填趙佶挖的坑!
一艘三十萬貫的木蘭舟,趙桓都要咬牙朱批,津口市舶司的第二道札子,趙桓都不知道怎么批復。
這是市舶司送上來的一張圖紙,曰:萬料大船。
趙桓最終還是批了這道札子,看能不能從別的地方擠一點?還是開源,發行國債?
不過趙桓看著窗外正在恢復生產的河北路,仔細琢磨了很久,決定暫緩國債之事。
國債是以國家信譽背書的債務。而現在大宋的朝堂的信譽雖然恢復了幾分,但依舊薄弱。
萬一大宋錢莊發行了國債,百姓不買賬,各地官員為了完成指標,難免會選擇派單,弄的國家信譽進一步的崩潰。
得不償失。
所以國債暫時還不合適,還不如等到打完金國之后,文治武功赫赫威名再說這件事。
除了國債之外,趙桓現在還有一條路弄錢。
那就是打下遼陽,占了本溪……
本溪,趙桓欽定的四大行在之一,當初他把那里定為行在,就是看在鐵礦的面子上!
那可是有全國范圍內,最優質的,開采條件最好的露天鐵礦,關鍵是品質好。
低硫低磷的鐵礦石哪里找,占了本溪,什么都有了。
所以想弄錢還是走出去,開源才是王道。
比如趙桓就盯上了,坐在金礦上的驢所擁有的的波托西銀都銀礦。曾經在十九世紀百年時間里,出產了地球上約一半的白銀。
就是趙桓讓李邦彥出海的尋找的一個地點。
眼下沒錢,擠一擠總要弄出點錢來,把這個萬料大船給造出來。
趙桓想了很久,才給這艘船定名為定遠號。起這個名字,沒別的意思,他要在宋朝搞倭國的白銀礦了。
波托西銀都銀礦占了地球一半,那另外一半中的一半,就產自于倭國。
趙桓準備正式開啟對倭國的白銀攻略,他趙桓看上的東西,誰都攔不住!
趙桓仔細琢磨了下,哪里都不能削減開支,無法興建戰艦,武力征伐暫時力有未逮,那就只能下圣旨要了。
平盛清好久都沒來大宋朝見了,崇德天皇和飛羽天皇的宮斗戲他沒興趣,大宋需要大量的白銀,是現在最迫切的需要。
趙桓寫給崇德天皇,讓其按藩屬國制度,將去年一整年的倭國公文和應該繳付的稅賦趕緊麻溜的拉到大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