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過差點沒把碗扔到地上“多少斤”
他不會聽錯了吧
建章宮。
衛青也有點激動“一千斤,那是我大漢近八年的糧食產量”
劉徹抱臂,一手撐著下巴若有所思“朕總覺著沒有那么簡單。”
果然
但現實卻是這株水稻種子種出來的秧苗高的高矮的矮,成熟期也很不一致,根本比不上它們的爸爸。
秦朝。
農家俠魁意料之中的嘆了口氣,他就知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可是還是忍不住失望,要是能一舉成功就好了,能少餓死多少人。
袁老并沒有氣餒,他堅信自己的發現是有價值的。根據這個思路,他將研究分成三步。第一步,他要找到一些基因異常的水稻,這些水稻雄蕊正常,但是因為異常基因導致雄蕊沒有花粉,這種水稻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第二步,找到正常水稻,給雄蕊沒有花粉的水稻授粉,同時還要使那些異常水稻的特性得以保持;第三步,將正常水稻與雄蕊無花粉水稻結合,他們的后代才是雜交水稻的種子。
以上就是水稻研究中最常見的三系法。
秦朝,鄉野。
農家俠魁仔細聽著水鏡中的方法,忽然全身顫抖起來:“竟是這樣快快把上面說的方法記下來”
幾個穿著短打的年輕人早已在竹簡上記錄起來,臉色激動得通紅。
他們在田里耕作了一輩子,受盡白眼與輕視,可是沒有農作哪有糧食如今有這三系法,縱然操作可能會受諸多條件的限制,但起碼了一個方向,若真能參透一二,說不定,說不定
諸天萬朝農之一道上有研究的人都忍不住心潮澎湃,為著一個盡管有些渺茫的希望。
方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十分艱難。袁老選擇了最樸素的辦法一株一株地找。炎炎烈日里,他拿著放大鏡,將身體彎成90度,在稻田里待了兩個月,觀察了十幾萬株水稻,最后找出來6株。
他將這6株水稻種下,經過精心培育,6柱水稻最終增加到700多棵。他將這些水稻全部種在了自己的試驗田里,這是他的第一次大田實驗。水稻長勢很好,他很有信心。
但沒想到的是,在一個雨夜,這些秧苗全部被人連根拔起。
“混蛋”
沉浸式聽課的二鳳沒忍住罵了一聲,很想沖上去把那個拔苗的人胖揍一頓,義憤填膺的樣子惹得長孫皇后沒忍住噗嗤一笑。
咸陽宮外,嬴政同樣冷哼一聲,手握上腰間的劍柄。糧食問題關系到國家大勢,竟有人如此不顧大局使些隱私手段,端的不得人子
所幸后來在試驗田旁邊的廢井里找到了5棵殘存的苗,才讓他的心血沒有付之東流。
聽到這里,諸天萬代的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氣,還好,還好。
水鏡繼續。
袁老將這些秧苗和其他品種進行配種,失敗、質疑、謾罵,一個個接踵而來,但他沒有被打倒。他從生物關系上得到啟發,嘗試著將野生稻和栽培稻進行雜交,由此實現了關鍵性的突破。
在國家的支持下,他和團隊進行了上萬次實驗,結果在驗收的時候,上天好像又跟他開了個玩笑。
種出來的稻谷減產了,稻草卻增產了70。反向增長,就說意不意外。
水鏡中的語氣里竟然含了幾分笑意,聽著有些俏皮。不知什么時候溜達過來的未來的冠軍侯乖巧地站在舅舅旁邊,景亮的眼睛里充滿疑惑
“這小娘子怎么還笑得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