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還沒來得及說什么,旁邊的劉徹笑著把人拉過去,笑呵呵地說“去病啊,這結果都知道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看似失敗,實際上已經到成功的邊緣了。”
敏銳的漢武帝一眼預判結局,心情徹底輕松起來,開始叫內侍搬幾張坐席過來,站了半天怪累的。
接下來的話證明他預判的沒錯。
成功的路上總是充滿波折,只有堅持到最后的人才會成為真正的王者。反向增長佐證了水稻的雜種優勢,在這個思路上,袁老改進配種。
兩年之后,從湖南到廣西,捷報頻傳,第一批強優組合增產強盛,普通水稻畝產只有400多斤,而雜交水稻畝產一般超過1000斤,甚至不少試驗田還達到了1300斤
秦朝,咸陽宮。
嬴政眼睛陡然睜大。開玩笑,他的大秦現在畝產才一百斤左右,連人家的普通水稻都夠不上,結果這個雜交稻能產1300斤
這樣的良種朕怎么沒有啊
漢朝,建章宮。
剛坐下的劉徹騰地一下站起來“多少”
他雖然預判了會成功,但沒有預判到是這么大的成功啊
他剛剛可是拿一千斤當玩笑的,結果不是一千斤,是一千三,整整多了三百斤
大漢的稻子畝產還夠不上人家零頭的一半
破大防了好吧
“這種子能不能給朕。”
諸天萬朝的人紛紛開始眼紅,楚棠還不知道自己在課上一時沒收住的補充知識給老祖宗們造成了多大的震撼,繼續講述。
到2014年,中國的雜交稻的產量幾乎增加了四倍,多養活了7000萬人口,不僅如此,還幫助許多其他國家進行水稻種植,其中就包括天天搞事情的鷹醬。
講到這里,大家再回頭看第一節的標題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在沁園春長沙中,偉人曾經用這一句詞,回答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題。從青年立志到一次次嘗試,于失敗中探索,袁老投身時代的激流,生生扼住“饑餓”這一駕“飛舟”,怎么不算是新時代的主宰沉浮呢
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袁老的形象一定更加明晰了。你心中的袁老是什么樣的人呢大家可以在書上相應的地方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想法。
什么樣的人啊
諸天萬朝非常有代入感的順著楚棠的話思考起來。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先生是大智大德之人啊。”長孫無忌帶著嘆息。
“志向堅定,行而不輟,真君子也”韓愈忍不住擊節贊嘆。
“有紙上功夫,又肯躬行實踐,先生真我輩楷模”王安石的眼中閃著興奮的光。
至于各位皇帝陛下,他們忙著眼饞人才和人才手里的雜交稻。
水鏡里停頓幾秒,仍在繼續。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大家心中對袁老的想法也必然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勇于實踐、勇于探索、開拓創新、心懷大愛一定是大家對他的共識。
可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養活了無數人的雜交稻并他的研究者,在后來竟然也會遭到攻訐謾罵。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