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之下的眾人并不太能懂“八卦”具體是什么意思,有些通曉奇門的人甚至在思考八卦易數和這首詩有什么關系。但是水鏡中的語氣頗有些玩味,他們模模糊糊覺得可能是有什么樂子,一下子興趣就來了,紛紛支起耳朵。
正是夜幕之時,有的人家擺上了晚飯,興致勃勃地等著水鏡里的“八卦”下飯,結果下一秒就聽到水鏡里說
至于這個八卦說法是什么,我們把剩下的就說完了一起講。
諸天萬朝的老祖宗們
就這就這
劉徹憤而將一顆果脯放到案上,咬著牙沒好氣道“在朕的面前還敢賣關子,當真是無禮至極”
衛青看著自家陛下氣得想打人的樣子,忍著笑出言提醒道“陛下,楚姑娘并不知曉我等的存在。”
怎么算在您面前賣關子呢
劉徹聽了表情一滯,隨即更加不爽了,有氣沒處撒,真是憋屈但是提醒他的人是衛青,他也沒法兒發火,只好狠狠地瞪了一眼水鏡。
下次的作業朕不交了
老祖宗們有一種深深地被戲耍了的感覺,如果在現場,高低得喝聲倒彩扔幾把菜葉。
如果楚棠知道這一切的話一定會大呼冤枉,她只是想淺淺地賣個關子留一個懸念,順便給后面的主題分析做鋪墊,真的不是故意戲耍聽眾啊
尤其聽眾還是她的老祖宗。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里是一句寫景。月明星稀的夜晚,烏鴉紛紛南飛,找尋依托,繞著大樹飛了好多圈,不知道可以棲息在哪些樹枝上呢按照老板一貫的心機,大家一聽就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了吧
水鏡之下,元稹收回目光笑著搖頭,挑眉和對面的人打趣“樂天可明白魏武帝的心機”
白居易但笑,學著他的樣子挑眉反問“微之可明白”
見好友不接話茬,元稹也不在意,看著水鏡里早已熟稔于心的詩句,回答道
“漢末諸雄鼎立,天下才士好比這彷徨無歸烏鵲,欲尋明主,卻無所適從,魏武此句,卻是在提醒他們要擇善木而棲。”
至于“善木”是誰,不言而喻。
白居易起身,負手仰頭,似是在看水鏡上的詩句,又似是透過它們看到了遙遠的三國風云。
“烏鵲南飛、何枝可依的豈止是天下才士漢末動亂,北地人口大量遷移,這幾句未嘗沒有卻東西門行的哀感啊。”
卻東西門行是曹操的另一首樂府詩,寫征夫懷鄉之感,暗含人民流離遷徙之嘆,烏鵲南飛的彷徨,未嘗不是人民流離的惶恐。
元稹聽懂了他的意思,低頭也是一嘆“亂世征伐,黎庶難安,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白居易搖搖頭“不單單是亂世,如今也不見得升平,積弊已多,百姓深受其苦啊”
他突然看向元稹,目光灼灼,似有一往無前的豪氣“詩之用,興觀群怨,不如我們將所見問題寫在詩中,或許也可警示陛下”
元稹拍掌“好,我們也效仿三百篇,來個以詩諷諫”
從“青青子衿”到“何枝可依”,曹操反復吟詠,抒發思賢之情,這就是他的第二層憂思,憂賢才難得。
最后幾句披肝瀝膽,“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前面一句是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其人,故能成其眾。”
意思是說,大海不拒絕天下水流,所以汪洋無際;高山不拒絕一土一石,所以博大巍峨;圣明的君主不滿足于麾下的才士,所以才有彬彬之盛。讀過管子的賢才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還是那句話,這是在求賢,也是在選賢。
秦朝。
嬴政眼神微瞇,這幾句表達的意思他很熟悉,來自一份諫書。
始皇陛下深沉銳利的眼神若有若無掃過階下的李斯。
當年,韓國派水工鄭國到秦修灌溉渠,陰謀消耗大秦國力,事發之后,宗室唯恐來秦的客卿都是為了離間秦國,故而請命,希望他驅逐一切客卿。李斯是楚人,也在驅逐之列,故而上書勸諫。
書中李斯歷數秦國先君因客致強的故事,又直言他重物輕人,最后勸言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恕,故能明其德。意思就是脫胎于上面那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