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之下的陶淵明微微一嘆,顏延之也斂了笑容,略有擔憂地喚道“兄長”
陶淵明擺擺手“無妨,如今世道哪還有什么好說的我本為貧困出仕,無奈性格拙劣,與官場委實合不來,況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開了。”
說到最后也不知是悵然還是解脫。
顏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長說的是,世道晦暗,奸佞當道,那徐羨之以小人之心疑我,進言將我外放,真是殊為可恨”
陶淵明沉默著為他斟酒,顏延之供職劉宋,自己卻不能失節于晉室,所以對顏延之的牢騷,也只能閉口不言。
來看作品。“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去”是離開的意思。“三十年”應該是“十三年”的誤寫,因為從他做官到最后歸隱,正好是十三年。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適應世俗,天好自然風物。可是一夕失足,誤入塵網之中,被世俗種種束縛,至今離開田園已經十多年了。
從這幾句大家可以看出陶淵明的什么性格呢
顏延之拱手,欽佩道“兄長不同流俗,秉性高潔,延之深為感佩。”
陶淵明但笑不語,只是沖他舉杯。田園之志固然是他心中所求,可其中掙扎輾轉,又豈足為外人道
謝靈運點評道“有屈子高潔之志,可惜詩作過于素樸平淡,不合于時。”
唐朝。
王績才將酒釀封壇。他生性好酒,第一次做官就因為飲酒忽略公務被彈劾,當時天下動亂,他又不喜官場,所以爽快地辭官了。后來李唐定鼎,他又兩次受詔為官,卻還是改不了嗜酒的性子,深覺官場束縛,于是在那善釀酒的焦革及其妻子去世后,他便徹底歇了心思,辭官歸隱。
他將歸隱的地點選在家鄉東皋,每日學著焦革留給他的法子釀酒,想喝便喝想醉便醉,比做官的時候不知自由了多少。
“詩酒田園,自有真天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將東晉的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偶像,立志像淵明一樣安貧樂道,此時聽到水鏡提問,不由微微一笑,不無神往道
“陶元亮不為五斗米折腰,循本性歸田園,可謂達士、高士,唉,惜哉不能與先生共飲,暢談達旦,天生吾何遲也”
北宋。
蘇軾欣欣然夸贊自己的偶像“先生真誠淳樸,高潔傲世,淡泊明志,能行世人所不行,當世以來,一人而已”
我的偶像就是最棒的
其實一開始陶淵明就說得很不客氣。少無適俗韻,韻就是性,指為人的品格和精神氣質,那怎樣“適俗韻”呢無非就是曲意逢迎、周旋應酬、鉆營取巧。
陶淵明說我生來就不愛這樣,我也學不會,我還是喜歡淳樸寧靜的大自然。起首一句,就表明了他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
咸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