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覺得塌房的還有劉徹“沒有神仙李白后面怎么見到神仙了你這后輩不要信口雌黃”
于是李白找了個平替,演洲找不到,天姥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最重要的是天姥山有跡可循,它就在吳山越水里。
大家看注釋,天姥山在今天的浙江新昌,傳說登山的人于此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故而得名。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著這個傳說,天姥山也成了半個網紅打卡地。
剛剛覺得世界觀崩塌了的秦皇漢武感覺自己又行了,瀛洲找不到,天姥山的地點詩里說得清清楚楚啊還有仙人歌唱,是仙山無疑了。
兩位陛下暗自確定了尋仙的地點,楚棠繼續講詩。
浙東山水靈秀,一直是李白從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當年出蜀就他普說過“此行不為鱸魚繪,自愛名山入剡中。
接下來他開始夸天姥山了。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五岳都是海內名山,離天姥山比較遠,所以是“勢抜”,意思是說天姥山比五岳還要挺拔高俊;赤城山就比較近了,在浙江本地,所以用了“掩”字,就像天姥山把赤城山壓倒了一樣。看看,說得多氣派
這里我要提醒一下,很多人有種誤解,覺得杜甫寫詩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李白則更多是以磅礴的氣勢和豪言壯語抒情,不注意煉字造境。其實不是的,情感的表達需要藝術的節制,也
需要藝術的涵養,從上面的講解里大家就可以淺窺一下李白的匠心。
“說得對,”杜甫連連點頭,“李白詩作深得六朝精髓,雖如胸中吐出,但字句精妙造語奇特,怎么能說他不講詩法”
陶淵明也喜歡上了李白的詩作,聽到這里亦是微微點頭“李詩倒也頗得自然之妙,雕琢而不見痕跡。
白居易對此卻是一笑了之“雖有匠心然無時事,李白的詩還是及不上杜工部。”
鋪墊到這里,李白仍然覺得逼格不太夠,于是他繼續拉踩,“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臺山知道嗎老有名了,但在天姥山面前,它也只能甘拜下風,拜倒在天姥山的東南腳下。
李白夸起來可謂是不遺余力啊這幾句一出,先在氣勢上把人給鎮住,然后再勾勒出恢弘景象,他不細說,卻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心向往之。
曹植已然舍不得呼吸了,他仿佛看見了吳越的崇山峻嶺間,一座峭拔的山峰挺立而出,于云霞掩映間兀自靈秀。
他自幼在北地長大,遍地兵戈,江東又為孫氏所控,他還未普游覽過吳越風光,如今被李白在詩里一寫,他恨不得立刻順江南下,一訪名山。
想到這里,曹植頗為幽怨地看了曹操一眼爹,什么時候把江東打下來唄,我也想去天姥山看看。
曹操詭異地領會了自家兒子的眼神,不僅臉上一黑,個糟心孩子,哪壺不開提哪壺。你爹我不想打江東嗎隔壁是個縱火團能怎么辦要不是這水鏡來得及時,上次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就要交代在赤壁了。
不過,李白真的太會寫了他也想去天姥山看看,還是快點把江東打下來吧,既能肅清南方,又能一訪仙山,雙贏
曹家父子的思路儼然如脫韁野馬一般跑偏了,水鏡卻絲毫不知情,仍在講述。
那么天姥山具體究竟有什么特色呢李白也不知道,他只是道聽途說的,所以只能虛著寫一寫。可是越想他越抓心撓肝,天姥山真有那么好看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在夢里還真去到天姥山了。
大家看第二段,夢中所見,這是詩歌主體,我們還是來簡單梳理一下,李白在夢境中見到了哪些景致呢大家默讀課文,試著給李白的夢中所見劃分一下層次,并給每幅景色取一個小標題,想想,哪副景色最令你神往
大家已經熟悉流程了,聽到提問條件反射便開始看詩文。
楚棠的t做得很是精美,內容也很詳細,講到哪里,內容便同步到哪里。賀知章才思敏捷,很快心中便有了分曉,當下便道“太白以為可分幾幅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