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政的聲音逐漸低了下去。瀛洲,他聽那些方士提起過,說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別是蓬萊、瀛洲、方丈,其上有仙人居住,可求長生之方。李白此語是說演洲難求,但天姥山可求嗎
他的心臟微微激動,幾欲立刻差人去往天姥山。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好,好氣魄氣勢驚人奇之又奇,好一個李白
曹操大為激賞,內行看門道,短短幾句他便知曉,李白實在無愧于后世贊營,其詩風流恣意,隨性而又豪氣闊大,簡直讓人一讀便目眩神迷。
曹植雙目亦是神采奕奕“這幾句深得屈子精髓,比之天問、離騷之篇亦是不遑多讓,真是驚世之才
未央宮。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劉徹雙眼放光“這李太白莫非是成仙了不成
長安。
賀知章擊節贊嘆“好啊,此詩當真如仙霧彌漫,非凡塵之筆能寫。李太白啊李太白,你果然是個謫仙人
賀知章雖然沒有被后世的網絡語言“荼毒”,但這句話卻深得網絡語言精髓,替換一下就是這詩是神仙寫的吧
李白擺擺手表示不敢,他一方面覺得這首詩詩寫得確實不錯,是自己一貫的風格,另一方面又有局外人之感,好像隔水見花似的。
就,有點分裂。
大家讀完了嗎這個問題應該非常好解決,這首詩為夢游之作,按內容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入夢之因、夢中所見和夢醒后的感慨。
水鏡上將三個部分分列,楚棠繼續提問。
那么,李白為什么會入夢呢詩里有沒有交代
“想必是因為起首那幾句吧”語調雖是疑問,但杜甫顯然胸有成竹。
蘇軾向弟弟挑眉,借機考校“子由,依你之見,李太白因何入夢”
蘇轍對兄長的意圖心知肚明,無親道“兄長已有所想,卻偏要為難我一回。”
蘇轍
兄長睜眼說瞎話的本事好像又高了不少。
好在楚棠接著講了下去,避免了一段兄弟“糾紛”。
大家看第二段的首句,我欲因之夢吳越。因是根據的意思,之是虛詞,顯然指代前面第一段的話,所以詩歌開頭,李白便交代了自己的入夢因由。
他說,航海的人常常談起瀛洲山。演洲大家知道,是海外的三座仙山之一,既然是仙山,當然就不容易見到,所以李白說它是“煙濤微茫信難求”。
海上煙波浩渺,瀛洲仙島仿佛被迷霧籠置著似的,確實不容易尋求。其實這也難怪,仙山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是幻想,神仙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找到就有鬼了。
本來對仙山還心存向往的嬴政神情一滯她說,這世上沒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