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孔穎達分析道后世所謂火星,想來便是熒惑,熒惑侵入心宿,在后世看來,是正常的么
一直信奉的道理被沖擊,眾人都有些恍惚。可諸位帝王在驚異之后,卻忽然覺得松了口氣,許久以來,天象災異便像塊時不時就會落下來的巨石懸在他們心上,強大如秦始皇都會惶恐,更何況其他人
好在,這塊大石頭稍稍挪動了。
當然了,災異之說一定程度上可以約束帝王的行為,讓他們不至于太過肆無忌憚。但這是指腦子清醒的帝王,要碰上隋煬帝那樣的,一百次熒惑守心都白搭。
唐以降的君臣一致點頭說得沒錯。
漢武帝的修仙事跡比起秦始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還專門衍生出了仙話故事。比如說,有個故事是這么寫的
漢武帝想成仙,于是去找西王母求長生不老藥,西王母一見到他就說,這藥我不能給你,因為你情感不純,心存口。嗯豬豬陛下反思一下自己在民間故事里的形象。
沉默,沉默。
沉默是今天的未央宮。
幾秒鐘后,反應過來的劉徹當即暴跳如雷污蔑這是污蔑什么情感不純心存淫欲,分明是無知小兒心存不軌謗毀君父朕是那種沉迷聲色的人嗎
可惜,楚棠沒聽到,寫故事的人也沒聽到。
連小說都編出來了,可想而知漢武帝的求仙之風有多盛。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于是漢代很多詩歌都開始描繪仙境、追求長生,這就叫作列仙之趣。
但屈原并不是真正想成仙,因為他放不下自己的國家,他詩中對成仙的遐想,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在現實里身遭饞毀,心情郁憤。
大家會發現,當時李白的處境和屈原其實是有一點點相似的,君王耽于逸樂,偏信小人,自己被奸佞排擠,不得不去國,所以他作出了和屈原一樣的選擇游仙。
三國。
曹植點頭表示認同“這一節說得在理,李太白所謂游仙,不過是世俗失意后的追求,與屈子之旨契合。
塵世愈困厄,愈發想要自由。
但應該說,李白的游仙其實也隱含了曹植式的追求。
剛還在認真發表觀點的曹植一臉錯愕地抬頭還和我有關
一旁的曹操大笑起來“我就說我兒大才,那李太白還不是取法于你看來還是我比較厲害,畢竟我是你爹。
曹植槽多無口。
劉宋。
謝靈運驕傲地抬頭,雙擔粉的快樂你們不懂。游仙思想代代傳
,自然也傳到了魏晉,三曹都昔寫過游仙詩,曹植所作尤為豐富。
曹植的怨種經歷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吧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他的人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期熱烈張揚,后期抑郁困頓,這也影響到了他的詩風。
建安二十五年,曹老板病逝,他的二兒子曹丕繼位,在世子之爭中落敗的曹植,必然會遭到兄長的猜忌與打擊。
曹植普多次徙封,這還沒完,好哥哥仍然不放心他,還派遣監國官吏監視他的行動。后來曹丕的兒子曹睿繼位,也沒有對這個叔叔好一點,曹植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后期的曹植,一直都在艱危奢困中誠惶誠恐地生活著。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