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父子的笑容僵在臉上,巨大的信息量讓他們無法迅速反應過來,尤其是聽到自己悲慘經歷的曹植,幾乎不能將楚棠話里講述的那個人與自己掛鉤。
還是曹操先回過神來,怒道“曹子桓,老子一死他就翻天了是吧”
沒有經過司馬門事件的曹操此時對曹植仍是寵愛有加,寄予厚望。這個兒子年歲尚小,但文采飛揚,聰明睿智,意氣風發,曹操幾乎不能想象他被口,處處謹小慎微的樣子。
曹植被這一聲換回神志,下意識開口道“父親,二哥或許是有什么不得已”
說到一半聲音就弱下去了,他自己都覺得沒有底氣。若如楚棠所說,他和二哥爭逐世子之位,那二人的兄弟情誼必生罅隙,無論誰取得最終的勝利,落敗的一方都不會好過。
但是他小心地看了一眼曹操,原來父親,是更加屬意二哥的嗎
不得已不得已就能兄弟閱墻
曹操氣不打一處來,任哪一個父親聽到自己的兒子最后反目成仇都不會好受,他簡直想把兩個兒子一起揍一頓
曹植默默無言,想起前些日子還同王仲宣等人在二哥府上對酒談詩,二哥后來真的會那樣對自己么
北宋。
蘇軾想到曹植的經歷不由得一嘆“陳思與魏文帝本是棠棣,理應相親,可惜公侯之家,爭權奪利間消磨去多少真情。
“天家無父子,何況是兄弟,可惜陳思王的濟世之志了。”
悲情的經歷,總是格外令人動容。
蘇轍忽然笑了起來“反正我和兄長是不會這樣的,我們要學詩經,棠棣交輝”兄弟嘛,當然要相親相愛,就像他和哥哥這樣
現實生活的局促讓曹植格外向往自由的天地,由此催生了曹植式的游仙詩。
“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北極登玄渚,南翔陟丹邱。”他想像仙人一樣自由馳騁于天地之間。
曹植認為“昆侖本吾宅,中州非我家。”他想要“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
所謂“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飛騰逾景云,高風吹我軀”。這樣自由、無拘束的境地都是曹植在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
天地雖廣,他卻只在囚籠之中,對仙境的向往,實際就是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未央宮。
劉徹居然很有共鳴“塵世困頓,怎及得上仙界逍遙,若是朕,朕也想游仙。”話音剛落,便看到底下的臣子一個個目光炯炯有神地盯著他。劉徹
“看朕干嘛朕在認真談詩不知道嗎”
眾臣
你最好是。
根據這樣的文學傳統來看,李白在詩歌中對仙境的描繪,或許正是表達了他對自由之境的向往。長安雖然美,天子身側雖然榮耀,但他卻是被困住了,李白怎么能被束縛住呢
夢游之中,寄托著他的追求。中唐。
韓愈悠悠一嘆,吟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太白是鵬鳥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一旦欲要展翅,廟堂怎么困得住他
詩無達怙,換個角度,看法便會不同。夢游一詩的奇特就在于夢境的不確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著他對長安三年一夢的嗟嘆。正因如此,這詩才在給人奇譎多變、繽紛多彩的豐富印象的同時,又啟發了多方面的聯想。
那么,通過以上對夢境的解析,大家能聯想到出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