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兄是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當世大才”已然決定開始趕往長安的杜甫搶答道。
劉宋。
謝靈運一邊品著杯中的酒一邊搖頭“寄情山水,且向園林尋一個安心處吧”
他已經將這個異代之下的天才粉絲歸為同類了。
尋陽。
陶淵明悠然一嘆“李太白可稱孤高傲世之人,保守本真,亦是另一種守拙行跡。”不愿折節于仕宦,不愿巧言于權偽,實在值得贊嘆。
很明顯,陶淵明也成了李白的粉絲。
未央宮。
劉徹仔細咂摸了一遍,回答道“朕還是覺得謫仙人這個稱謂適合他。”
李白確實像謫落凡塵的仙,要是謫落在他的武帝朝就更好了。
漢初。
劉邦笑道這位詩人豪放不羈,倒是很對乃公的胃口。
曹操的詩雖然寫得不錯,但他對挾了漢家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天然缺乏好感;陶淵明的詩也寫得好,但平淡真淳,不及李詩奔騰耀目,讀李白的詩,他覺得心中塊壘都被一掃而盡了。
劉邦摸了摸下巴要不把李白的詩都抄下來,送給劉盈日日品讀,也好改改他的性子
北宋。
蘇軾評價道“太白既是神仙中人,借夢境書寫表達自由之追求,然則文脈之中,無親、憤激之情可見。
蘇轍覺得有趣“兄長,你覺得李太白是否有從政之能”
蘇軾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道“賀監稱太白為謫仙人,既然是仙人,又豈可等閑視之”他說得不甚明白,蘇轍還想再問,水鏡已經在繼續了。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許豪放不羈,或許消極避世,或許傲岸不屈,或許憤世嫉俗但無可否認,他是大唐最耀眼的詩人,他有自己的解脫之道。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長安三年的繁華,也只是像夢一般,自古以來,任何事情都會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李白好像想明白了,所以他要青崖放鹿,須行即騎訪名山。現實世界達不到他的標準,所以他要
往山水中去。那大家覺得,李白其實有沒有可能留在
長安他怎樣才能留在長安
長安院落。
賀知章一捋胡須,胸有成竹道“你自然能留,但你必不愿留。”
李白笑了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若摧眉折腰能留,我必不留”太白風骨,正是如此。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按理說,唐玄宗應該還是變喜歡李白的,不然費那么大勁把人從民間招徠干嘛如果,李白愿意安心做一個文士,寫寫盛世辭章,應該過得也很不錯。
興慶宮。
將楊國忠等人發作一同的唐玄宗還有些氣不順,此時聽到這話心里又煩怨上了就是啊朕對他還不夠好嗎卻輦相迎御手調羹,他安安心心做個翰林供奉不就好了多少人想做還做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