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將李賀看作自家小輩的李世民心里也有些不好受壯年羈恨,郁郁抱病,秋墳鬼唱的哪里是鮑照的詩,分明是李賀用性命嘔出來的血淚。
中唐。
韓愈在院中怔怔不能言,長吉他只活了27歲
他搖頭大嘆,心中再次恨極了那些傳播流言之人,若非這荒唐的流言,長吉何至于落魄至此,最后抱恨而終
韓愈越想越氣拂袖進入屋內,他要再為李賀寫一封辯書,奏明圣上,才士,不該蒙塵
咸陽。
秦始皇思忖著楚棠話里的名詞初中、高中、大學,這便是后世培養人才的路徑么
未央宮。
劉徹嘆息作罷,又有些新奇“依謀是說悲傷的意思”還挺別致的。
生命短暫,懷才不遇,重重的苦痛侵襲著他多病的身心,逐漸形成了冷艷凄迷的詩筆,所以,李賀雖然選取的是紅、綠這樣鮮艷的顏色,但又往往冠之以愁、凝、頹等字眼,使得艷色上罩上一層灰敗感,變暖色為冷色。
而郁達夫,他直接就鐘情于冷色。
但我們知道顏色本身是無關冷暖的,冷暖只是人的感覺。就像前面講杜甫的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并不會落淚,鳥也不會覺得驚心,只是詩人自己心里難過,故而將主觀情感投射其上。
因為李賀將滿心抑郁置于周身之物,所以他看到的顏色是衰頹的,令人哀愁,刺目驚心;放到郁達夫的作品里也是這樣,為什么同是庭院秋色,我們會覺得靜謐悠閑、安靜閑適,他卻覺得是清、靜、悲涼,因為主體懷有的情感并不相同。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說小石潭上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其實也是因為他被貶永州,郁結難解,心內凄涼的緣故。”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這就叫作情與景和,情景交融。
北宋。
蘇軾撫掌大贊“說得好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和那句一切景語皆情語有
異曲同工之妙不知哪位論家,竟寫出這樣精當的論句。
中唐。
柳宗元和愣在當場“被貶永州”
劉禹錫品著那句“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只覺幽冷孤寒之意盈滿書字,他嘆了口氣,拍了拍好友的肩膀
如水鏡所述,古今文人,達者甚少,仕途翻覆亦是尋常。子厚,勿要哀毀太過。柳宗元回過神來,有些苦笑的搖頭郁達夫可能沒有謫居之苦,但自己,是一定有的。
劉禹錫也知他心性,笑著安慰道“你我二人是交心知己,若他日你當真遭貶,我必當上書為你言事,與你同進退。
柳宗元感激一笑多謝夢得兄。
順便,柳宗元的性格也比較悲觀,他和劉禹錫是好朋友,兩人都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柳宗元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從此一蹶不振;劉禹錫是“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心性不同,所看所寫也就不相同。大家平時讀詩詞文章的時候要細心體會,作者的情緒,通常就潛藏在字里行間。
并沒有聽到楚棠的“諄諄教誨”,剛剛表示要伸手撈一撈好友并與好友同進退的劉禹錫
好吧
“我二人果真是同進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