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寫法的還有另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他聽到的曲子是梅花落,聽到笛聲,李白仿佛真的在江城五月看到了紛紛揚揚落下的梅花似的。這同樣是側重表現心理效果,對笛聲本身是沒有涉及的。
不只李白,岑參的“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李益的“金河戍客腸應斷,更在秋風百尺臺”,都是如此。
從各位詩人的回避里,我們可以看到借詩歌表現另一種藝術形式的困難之處,但白居易沒有選擇回避,他勇敢地承擔起了以詩寫樂的重擔,并在其中展現了高超的音樂素養和幾近天才的文字表現能力。
作為對照組的岑參好了,知道我比不過了。白居易的詩他剛剛也讀了,寫得確實是好,有如神來之筆,后世尚有如此詩人,他心中實在暢快極了,幾欲與之一見。不過自己的詩不止這一首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可是他的得意之筆
要不,也講講唄
至于另一個被當作對照組的李益怔愣之后卻是一陣狂喜后世竟然還有他的詩名感謝白居易,讓他也能沾到光被提一嘴。
然而李益不知道的是,他的名聲能傳到后世,不止是因為詩。雖然,不是什么好名聲就是了。收獲彩虹屁的主角白居易連連擺手“不敢不敢,擔不起這樣的贊譽。”
話是這樣說,其實他的嘴角已經瘋狂上揚了,沒有人聽到自己被這樣夸還能保持淡定。雖然語言是直白了些,但楚棠真的很會夸人啊
另一邊的元稹也頗覺與有榮焉“樂天兄的詩才可稱是冠絕當代”能與這樣的詩人才子為友,當是幾世修來之福。
白居易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看。“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里主要寫的是一個調音的動作,轉動琴軸、調試音色,這是彈奏前一貫的準備工作,可是僅僅在這三兩聲中,詩人就聽出了其中暗含的情感,由此進入了一條暗線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還是在寫情,主體情感是什么
水鏡下的元稹嘆了口氣,先前的雀躍不見了,轉而蒙上一層擔憂
“哀訴種種,無非不得志三字,由于不得志,所以心情難免悲抑,其中情感未必盡是
琵琶女自身所訴,宦海風波難料,樂天兄想是將這樂聲引為同調了吧
他想起晉時名士嵇中散的聲無哀樂論,音樂本是自然存在之物,所謂哀樂只是人心被觸動后所生發的聯想。江州之貶竟讓樂天兄寥落至此,到底發生了何事,緣何會這樣此時他們尚在長安,前途一片大好,元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在此時先讀到好友的貶詩。
不錯,是悲涼抑郁的,這一切情感潛藏在“不得志”三個字之中,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這樣寫,琵琶聲還是作為一個側面來表現的,要寫出一首傳世名篇,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他必須要表現樂曲本身的美。
接下來就是白居易的炫技時刻了。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攏是扣弦,捻是揉弦,抹是順手下撥,挑是反手回撥,這都是彈琵琶的技法。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白居易還挺懂行。
白居易輕笑,神情頗有些自得那當然,就算不像王右丞那樣會彈,他還不會賞嗎
霓裳和六幺都是唐代有名的樂曲,后者又叫綠腰,流行曲目之一;霓裳就更大名鼎鼎了,全名霓裳羽衣曲,相傳是李隆基所制,李隆基副業藝術家,被后人稱作梨園之祖,很懂音樂,還在梨園親自教演樂伎,自己做了梨園藝術學院的院長,教習的曲目就有這首霓裳羽衣曲,這支曲子在開元、天寶年間非常流行,可見這個琵琶女真的很厲害,演奏的都是京中名曲。
太極宮。
李世民冷著臉將杯盞重重地擱在御案上“又是李隆基”
他氣不打一處來,先前講李杜的詩,他便聽了滿耳朵李隆基的荒唐事跡,好不容易心里暢快些,沒想到這首詩里又有李隆基,還又是些不中聽的。
皇帝不是不能有愛好,但這個愛好若是人盡皆知,難免被有些人利用,投其所好。況且,副業藝術家,這難道是什么好詞嗎一個皇帝混在梨園里教演樂工,政事誰來處理他又想起先前的講述,更是氣得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