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
讀罷詩詞的李白斂了神色,鄭重地斟了一杯酒向夜空舉起“吳剛是否捧出桂花酒不曾知曉,白先遙敬一杯。”
中唐。
元稹也顧不得為自己在后世的形象而傷心了,眼前這首悼亡詞,深情悲痛,非哀絕不能道,讀之不免讓人跟著傷心落淚。
北宋。
蘇軾暫時擱筆“這詞寫得不尋常。”
“兄長”蘇轍看向他。
“楊、柳之魂直上云霄,竟得仙人捧酒相待,氣魄畢竟不凡。月中嫦娥亦為之舒展廣袖,他的驕楊,是忠魂。”
蘇軾望著水鏡里的詞,那女子,想必是像前面所說的,為革命犧牲了吧人間伏虎,便是妖氛已除,寫這首詞,一為寄托哀思,一,也是告慰亡靈。
回到課文。周瑜的美滿婚姻讓蘇軾回想起自己的傷懷,可兩人的對照不止于此。三十幾歲的周瑜雄姿英發,可四十多歲的蘇軾呢,卻是“早生華發”,這里的“華”其實就是“花”,他已經生出白發了,在外貌上又被秒了一波。
同時,周瑜官居要職,是故主孫策欽命的安邦重臣,還打下了赤壁之戰這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可以說是年紀輕輕功成名就。
但蘇軾這時其實是被貶的,貶在黃州做團練副使,就有點像民間自衛隊副隊長,幾乎沒有什么實權。從人生際遇來看,他也不如周瑜。
客棧里,蘇軾一陣苦笑,雖然早已知曉自己是被貶到黃州,但真正知曉官職之時,他卻沒有辦法不失望。他學通經史,甫一入京便與弟弟以西晉名士陸機、陸運兄弟一人自許,抱的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志向,結果尚未開考,便被告知自己最終只得了個偏遠之地有名無實的虛銜,難道那些志向就要落空了嗎
宋初。
趙匡胤很不爽“到底為什么把蘇軾給貶了”
蘇軾為他們大宋爭了多少光啊這么大個詞人說貶就給貶了
“皇兄勿要動
怒,
被貶自然是有原因的,
說不定是犯了什么大錯呢”趙光義趕緊勸說。
“他能犯多大的錯”
不得不說,趙匡胤對蘇軾有那么點濾鏡了。
孔子曾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說,青年人是值得敬畏的,你怎么知道他將來趕不上前一代呢但他后面還有一句,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個人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什么名望,沒干出什么事業,那么這樣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很明顯,周瑜早早完成了任務,而蘇軾則不幸地陷入了中年焦慮。
話音剛落,不獨蘇軾,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賀李商隱羅隱等人俱是覺得膝蓋中了一箭,雖然夫子可能更多是在自嘲,但不得不說,他們都被內涵到了。
蘇軾本來是一個天之驕子,他后來寫給弟弟蘇轍的詩,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一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一陸,是西晉文士陸機和陸云,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倆的名字,但一定聽說過他們的祖父陸遜。
三國。
孫權眼睛一亮“陸遜,現下是不是在海昌任屯田都尉”
魯肅記性極好,當即便答道“不錯,還兼著海昌縣令,聽說他曾在海昌開倉濟民,頗得民心呢。”
“是個有才的。”孫權贊許地點點頭,“這樣,給他去書,讓他回吳郡,我要親自見見。”
他記得先前楚棠說過,陸遜接替周瑜,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了劉備,又在后世如此聞名,眼下正是用人之際,這等人才,拿來考校一番,此時不用,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