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豁達,父親與我也可放心。”
老成持重的蘇洵配合地點點頭。
蘇軾
弟弟好像也學壞了。
另一邊,梅堯臣一下子跳起來“他吃什么河豚有毒他不知道嗎”
前人有載,河豚“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梅堯臣素來反對食用河豚,當年他在范仲淹席上宴飲,聽得其中一客大談河豚之鮮美,甚至專門做作一首闡明厲害,勸人不要食用河豚。可以說,梅堯臣是堅定的反河豚食物化主義者,結果水鏡說蘇軾極愛吃河豚他不要命了嗎
皇宮里。
趙禎向著皇后打趣“這蘇軾,竟是格外的鮮活”
據說河豚是有毒的,很考驗技法,蘇軾為了吃真的挺不管不顧的。這時候我又想起某次看到一個片子,名字就叫“在下東坡,一個吃貨。”蘇車把手真是聲名在外啊
“噗”不少人當場笑出聲來。
客棧里,接連遭受暴擊的蘇軾無奈了“就這一件事,也值得反復說道”
不就是稍微重了點口腹之欲嗎至于這樣反復說么后人是有多無聊才會關注他吃了什么啊
蘇軾顯然是忘了,比起歷朝文人的雜錄筆記,后世流行的網絡段子不過是灑灑水而已。吃瓜一種流傳幾千年的民族傳統。
唐朝。
看熱鬧不嫌事達的劉禹錫笑得開懷“聽其意,楚姑娘提到的那片子應是講述蘇軾與各項美食的不解之緣倒有些像雜談食譜了,若能一觀,倒是聊可解頤。”
“夢得兄說得是。”
柳宗元略略應了一聲,還在想著未曾發生的貶謫之事,有些心不在焉。劉禹錫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無聲地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好友這性子,太易摧折了些。
但轉念一想,熱愛美食,何嘗不是熱愛生活呢他初到黃州,明明滿心積郁,還是能寫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句子。
后來將去,他又作了一首滿庭芳,起筆沉痛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山在岷峨。
岷峨,是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稱,在四川境內。這兩座山大家也很熟悉,峨眉派嘛。前面的岷山就是七律長征里提到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客棧。
蘇軾對家鄉風物還是很敏感的,微一沉吟道“以詩注詞,只有一種可能,便是這首詩流傳極廣,看來后朝人才輩出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岷山雪浪千里,險拔高峻,觀其意,那三軍翻過岷山了”蘇洵的聲音調微微提高。
這蘇軾蘇轍兩兄弟聞言也是一愣,翻過岷山,這得是多強悍的毅力
漢朝。
劉徹也開始尋思了“長征長者遠距,看樣子這詩是這支軍隊的主帥所作”
就是不知道這次長征到底有多長了。
堂下的衛青眼中精光流轉,他不善詩文,但這句詩直白平易,更兼豪氣干云。千里雪山豈是等閑好過的竟還能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豪氣,這首詩的主人定然是個豪杰將帥
英雄惜英雄,衛青有一瞬間的神往。
蘇軾是四川眉山人,以岷峨借代故土。他說故鄉遙遙,我何日才能回去呢接著,他又說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人生比不過百年,我如今已經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了,人生將半,未來可能沒有多少日子了。他的哀傷是那樣真切,令人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