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
。
劉徹撇撇唇,哼哼一聲“朕倒要看看,這辛棄疾能寫出什么詞來,名字還和去病這么像。”
莫說他們,連辛棄疾本人也被狠狠地驚了一下,雖然他已確定這對聯說的是自己,但也沒想到后人會給他封一個詞中之龍啊
“太謬贊了”辛棄疾擺擺手,顯然是不堪接受。
陳亮卻覺得后人評得對“誒,幼安兄過謙了。兄之詞語義豪邁、氣魄宏大,頗有龍吟虎嘯之勢,依我看,這評價中肯得很嘛”
“同甫兄又在取笑,”辛棄疾苦笑搖首,“你知我志,不在詞章。”
他此生以收復中原為志,詞只為寄此情,水鏡所稱種種卻俱在詞章之列,結合先前“宋人虛愿”之語,辛棄疾的心情愈發沉重了。
和辛棄疾一樣沉重的還有汴梁城中的趙匡胤,越看對聯的后半句,他就越心驚。趙匡胤覺得矛盾極了他已然預知辛棄疾接下來的詞不會輕松,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那些不肖子孫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卻又怕那結果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糾結來糾結去的,他氣得重重地一拍桌案,直把周圍伺候的人嚇得撲通一聲跪下“官家息怒”
“皇兄息怒。”趙光義也作勢上來勸了,“眼下重要的,還是打起精神聽水鏡里怎么說呀”
他語氣真誠,眉眼殷切,當真是一副關心兄長的賢王模樣,心里卻是暗暗啐了一口,不屑地想著
皇兄的后代也不過如此,半壁江山都丟了,還不如把皇位傳給他呢
鐵板銅琶,這里有一個小故事。說蘇軾當年問一個歌者,我的詞比起柳永的如何呢
那歌者回答說,柳永的詞,要是十七八歲的女孩兒,拿著紅牙板,婉聲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你的詞呢,就得是關西大漢,抱著銅琵琶、拿著鐵綽板,高唱著“大江東去。”
柳永是婉約派代表,這則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婉約詞和豪放詞的區別,鐵板銅琶,一定程度上也成為豪放詞的代指了。
北宋。
蘇軾聽完故事大笑起來“好,好,好說得有趣,這歌者有急智”不說別的,這故事倒是極好聽的。
另一邊,青樓。
歌女香香努了努嘴開口道“這說得對,也不對。”
“哦怎么說”柳永饒有興趣。
“楊柳岸,曉風殘月故須女郎歌唱,那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之句,可不見得呢”
柳永笑了“香香機敏。不僅是我,那水鏡提到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等,又豈是關西大漢唱得的歌者對言,可見才智,卻不可盡信。”
這邊討論畢,楚棠繼續。
悲黍,就是前面說過的黍離之悲;美芹大家在歷史書上看到過,是他上奏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是極好的策論文,也有很高的軍事價值,辛棄疾實在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這話一出,嬴政劉徹李世民等皇帝眼睛都亮了文武雙全還能寫軍事策論,這個詞中之龍,有點東西啊
南宋,皇宮。
宋孝宗趙昚對辛棄疾的這篇策論有印象,其論精深獨到,甚可見才干,水鏡說得沒錯,辛棄疾確是個人才。只是
趙昚有點猶豫,辛棄疾在策論中多流露出主戰之意,但隆興和議之后,他對外已不像當初那樣一意鋒芒,中外無事,他是有意讓辛棄疾多在內政上下功夫的,不知辛棄疾能否轉過這個彎來。
但,鴻雁南飛,看著下聯,趙昚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李清照的聲聲慢,看看兩位詞人又有什么難言的心事結在詞中呢
首先,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兩首詞,結合課下注釋,思考以下兩個問題這兩首詞各流露出了詞人何種情緒,兩位詞人表現情緒的方式是否相同
話音剛落,頁面展開,頓時,兩首風格迥異的詞出現在了眾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