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古人常常以花喻女子,憔悴損,憔悴的是黃花,也是女子的容顏。大家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北宋。
蘇軾將這幾句詞反復品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李清照此句直承江淹別賦而來,寫得纖細精巧,頗有具象,實在是好詞。”
蘇轍難得打趣“確是好詞,怪道能評判兄長。”
原來是自抱荊山之玉。
蘇軾也不惱,笑瞇瞇道“一婦人而見識若此,詞壇有此女,倒也增色不少。”
引入那里的“三瘦”只是讓人初窺其妙,如今越看多李清照的詞,才越知道她為何會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
另一邊。
秦觀也為這句神來之筆贊嘆不已“我亦曾寫過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之句,本頗有自得之意,如今看來,確實不及此詞。人比黃花瘦,暗承前句之消魂,此句妙處,當全在莫道不消魂矣。”
這也是她和丈夫分別,她思念夫婿,飽受相思之苦的詞人只覺自己比花色還瘦。可那時的黃花尚有人顧惜,如今卻是憔悴損,又有誰會摘取呵護她從黃花看到了自己的命運,不禁對花自憐,黯然神傷。
哦又是因為趙明誠。
沒有人看到這樣纖細婉麗的詞會不動容,更何況“千古第一才女”本就讓人有天然的好感,竟然還有男子娶了這樣才華橫溢的女子卻不知珍惜,讓她獨守空閨寂寞幽怨至此眾人怒了,紛紛開口譴責
“呸薄情郎,負心漢”
“渣男,離照姐遠點”
“照姐現在嫁給他了嗎沒嫁的話看到快跑”
趙府。
趙明誠也開始懷疑自己了,難道真的是自己辜負了李娘子,才讓她余生愁苦至此我我怎么能這樣呢
趙明誠一方面覺得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尋常,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應該不會這樣虧待發妻,畢竟李娘子才華橫溢鐘靈毓秀,他們應該琴瑟和鳴才是。
李府。
李格非抹了一把臉,有些尷尬道“女兒啊,為父先前同你說的話,你就忘了吧。”
他就不該亂點鴛鴦譜
正當詞人傷懷之際,窗外又傳來了滴滴答答的雨聲。“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一句中詞人又是如何借意象表達情緒
宋初,汴京。
西樓之上的李煜無言獨立,中天一鉤殘月照徹庭院,院中的梧桐在月色下投下黑沉沉的寂寂的影,此情此景,倒是和那女詞人有相同的感懷了。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他低吟了一句,忽然覺得自己和李清照很像。
晚唐。
溫庭筠心有所感,悵然吟誦“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北宋。
蘇軾語帶嘆息“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值此悵然之際又聞桐葉雨聲,她這一夜,怕是又要難眠啊”
我們可以聯系李煜的相見歡來理解。“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