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屠呦呦女士從傳統中醫藥中得到啟發,又以現代科學技術傳統藥學研究,改善提取方式,成攻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這說明她既能吸收傳統醫學的經驗,又敢于創新。
她沒有固執地迷戀傳統醫藥,也沒有對現代醫學頂禮膜拜,她清晰地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最終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及她的研究成功,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了一個良好的范本。
明朝。
李時珍忍不住笑了一下“楚姑娘很會說啊。”
好友吳國倫聞言贊同地點頭“詩經有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創新,再創新篇,以古為鏡,再創新篇,如此代代革新,方有醫術之更上一層樓。此論實在精妙”
“是啊。”李時
珍有些感慨,“我等也是繼前賢而觀時癥,現在之手段比起黃帝是如何比起秦漢又如何后世不僅效前朝,還習自異邦,真有取長補短之效。我的眼光也要開闊些咯”
吳國倫哈哈大笑“這么說,東璧兄的本草又要厚上一番了”
“但當盡力,但當盡力啊”
再看“發展與超越”這一節,青蒿素研制成功后,屠呦呦女士以之為基礎進一步地研發了效果更好的雙氫青蒿素,又將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藥物,并嘗試運用青蒿素、雙氫青蒿素治療其他疾病,這體現了她不滿足于現狀、不斷探索進步的科研態度。
此外,全國的大協作、團隊間的互相配合也是研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所以我們小小地總結一下,青蒿素研制成功的原因,有扎實的知識儲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嚴謹務實、不斷探索的科研態度,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繼承傳統、敢于創新的勇氣以及團結協作的助力。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當遇到“分析原因”類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考慮答案呢
突然跳入的提問環節讓眾人一愣,安靜兩秒才有人試探著出聲“個人能力”
“外界幫助”
是的。
仿佛回應似的大家應該想到了,原因類的題目我們應該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方面去考慮。所以除個人之外,還應該注意到中醫藥為后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國家的科研平臺等,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當然了,領導者的貢獻是卓越的。作為團隊的核心,屠呦呦女士有著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那么說到這里,請大家結合文本和我剛剛講的內容,想一想,屠呦呦身上又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呢
說到這個眾人可就來勁了,爭先恐后地議論起來
“大醫精誠,拯救蒼生,她是繼承先圣遺志的人”這是孫思邈。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便是最好的魅力”這是跟著孫思邈的小弟子。
“艱難不改其志,她之勇毅同樣令人側目。”韓愈也不由得對這位后世的醫者十分欽佩了。
“好古而不泥古,持今而不守今,真是胸中有丘壑。”李清照對那句繼承傳統、敢于創新非常欣賞。
另一邊,張小娘子向著水鏡一禮,喃喃著下定決心“我愿像你一樣。”
矢志不渝,堅定向前向醫道,向蒼生。
其實屠女士的個人魅力,在前面的科研品質中已經盡數體現了。
我們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國際抗瘧研究屢屢受挫,新中國尚且百廢待興,便要幫助友邦克服這道世界性難題。
屠呦呦女士那時只是一個助理研究員,卻臨危受命擔下如此重任,這固然是她能力的體現,可也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她并沒有搪塞推脫,而是毅然受命,說明她既有愛國之赤誠,又有大局觀念。
那個時候她的“小家”并不安穩,丈夫李廷釗因為一些原因正在外省接受教育;她的兩個女兒,一個三歲半,一個一歲出頭,家庭與事業的天平擺在了她的面前。
她萬般糾結,最后決定將小女兒交給寧波老家的母親撫養,再將大女兒送至托兒所,隨后一頭扎進抗瘧這一一眼望不到頭的研究里。
楚棠插入了一段屠呦呦女士的自述,水鏡上,從容淡定的醫者眼神不改冷峻睿智,語氣平靜地說道
“生活上有矛盾的時候,事業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