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雙手顫抖“毒物竟是毒物”
這是給整個國家投毒
太極宮里,李世民眼光如刀“異邦居心叵測,清朝的皇帝官員是死的嗎就這樣任憑毒物在國內肆意流通”
更為可怕的是,不少官吏靠走私鴉片牟取暴利,宮廷內部也有人染上煙癮,吸食鴉片的風氣從宮廷蔓延向民間,造成了從上而下的腐爛。一個被毒品肆虐的國家是什么樣子的一群被毒品侵害的國人是什么樣子的是弱國殘邦,是東亞病夫。
東亞病夫
仿佛一根鐵棒猛然劈在頭上,眾人只覺腦袋嗡嗡作響。
明朝。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向身旁的兒子“她說什么,東東亞病夫”
他的眼前一陣發黑“我華夏強盛之邦嗎,哪怕如宋朝也有岳武穆、辛棄疾那樣的鐵骨男兒,便是如陸秀夫、文天祥這般文士,亦有君子死節之志咱當年起兵抗擊蒙元,手下士卒起于甿隸,卻個個驍勇絕無孬種,如此壯烈國民,竟被稱作竟被稱作東亞病夫”
唐朝。
李世民只覺胸中一陣氣血上涌,拳頭不住地捶著桌案痛心疾首“奇恥大辱奇恥大辱”
未央宮。
劉徹一把揮開案上杯盞“大膽”
煌煌華夏,怎容被如此侮辱
咸陽。
嬴政臉如寒冰握緊腰間長劍,語氣怒極反笑“彼以毒物亂我邦國,反污我國人為病夫,當真厚顏無恥”
東漢。
張仲景的胸口劇烈起伏“毒物害人毒物害人”
西漢。
司馬遷紅赤著雙眼死死咬住牙關,他想破口大罵,或背過身去不再看這后朝血淚,但他知道他不能,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這些血淋淋的事情記下來,告訴世人異邦惡行,告訴世人民族苦難,告訴世人殷鑒猶在,萬不能再重蹈覆轍。
唐朝。
白居易憤而鋪紙,想要用詩一抒胸中悲憤,并警醒世人遠離毒物。而唐初的孫思邈早已下定決心修書太宗皇帝,鴉片之禍尚在千年之后,但五石散之禍卻可能近在眼前。
也有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于是出現了我們熟悉的知識點清政府出臺禁煙政策,林則徐虎門銷煙。
眾人心中稍慰。亡羊補牢,希望為時未晚。
但最后的結果我們也知道,虎門銷煙的壯舉之后,是英國無恥地發動鴉片戰爭。
“竟是如此”
又一個驚雷扔下,眾人只覺一陣眩暈。
太極宮。
李世民與堂下臣子對視一眼,大腦飛速運轉,迅速串起前因后果
“清廷禁煙,英國無法向華夏售賣鴉片,但又不想失去這個牟取暴利的機會,故而用槍炮強行打開華夏國門好啊,好一個英國好一個鴉片戰爭”
房玄齡眉心緊鎖兀自思量“華夏耕給自足,本無行商之必須,更兼地大物博,多有奇巧,想必那英國也如現在的西域諸國一般,需要我華夏貨貲。我們能賺到他們的錢,他們卻未必能賺到我們的錢”
“所以虎門銷煙反倒成了他們的借口,英國的目的本就是打開華夏國門售賣商品”長孫無忌失聲道。
“豈止如此。”李世民冷笑道,“且不說鴉片本就是毒物,普通百姓哪有那等資財況且諸位可別忘了,鴉片戰爭之后,還有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