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拱手,向著水鏡長長一揖。
中唐。
本就宣揚詩文有補于世的元稹更是心有戚戚焉:“文辭華美,情真意切,氣勢逼人,純為百姓言事,此人若在官場,必是一位不忘民困的好官。”
白居易跟著點頭,又道:“便是不在官場。以手中詞筆為萬民立言,亦不負一身所學。”
說著,他看向對面的元稹,元稹同樣看他,二人對視一眼,俱是明了對方的未竟之意。
縱然當世不彰,后人總會記得。吾輩文人,只管呼號,只管實干。
北宋。
對于杜牧這篇辭賦,王安石早已爛熟于心,他忍不住回想起楚棠的那句“無產階級必須先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
王安石其實并不能完全理解這樣的話,可是他覺得,如果他想為自己求得“解放”的話,必得也是讓大宋通達,讓大宋的百姓擺脫貧弱。
他仰頭看向鏡中的文字,雖有水鏡造勢,朝中明面上對變法的阻力小了許多,但同僚分歧仍有暗潮,想到今日在朝堂之上的爭論,王安石的手逐漸握緊。
但那又如何他的面上逐漸浮起堅毅之色:“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果他的使命便是變法強宋,那他有何不敢擔這天命他的顯達,當在萬姓之后
太極宮。
李世民將抄錄的文字反反復復念了幾遍,越念心中的情緒越發洶涌,秦世之盛衰、隋末之動蕩、百姓之哀苦盡數涌上心頭,他的眼圈忍不住發紅,掩面嘆息一聲,動容道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昔日隋煬帝荒淫逸樂,鑿河道以下淮揚、采民女而充后宮、興土木而享華侈,以致天怒人怨,四海并起。史冊殷殷,豈在秦隋”
房玄齡點頭稱是,他廣讀書史,學的是輔國安民道,立的是濟世救人心,杜牧的賦文讓他感慨不已,李世民的言語同樣令他心有戚戚。隨煬之事還歷歷在目,他斂眉:
“倉廩實、衣食足,百姓所求何其微也。明君制民之產,不過俯仰以活父母妻子,樂歲保暖,兇年免死。人君牧民,當以萬姓憂樂在肩,豈可以己之私欲,凌駕于萬民之上。”
“房相所言甚是。”李世民虛心受教,“君位是榮耀,亦是責任。朕自繼位以來,日日憂慮,唯恐養民之不贍,今讀杜牧阿房之賦,更覺觸目驚心。宮中之用度靡費,一律再減免一二罷”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雖然知曉真實的歷史事件并非如此,但李世民還是被辭賦里強烈的感情震動到了。
秦,咸陽。
嬴政眉心緊皺,眼中壓抑著風暴。杜牧的言辭不可謂不犀利,又全然站在黔首一邊,句句如刀指責大秦不恤民力,偏偏又是通過水鏡這樣人人可見的神跡傳出來,還不知道會
生出怎樣的亂子。嬴政的面色愈發凝重了起來。
這里的“獨夫之心”稍微注意一下,不要把獨夫理解成了唯獨那個人,它是一個固定的名詞,意為殘暴無道、失去人心的統治者,語出尚書,孟子曾用這個詞指代過商紂王。聽出含金量了吧同學們,實際威力提高了不止一個點,該說一句小杜不愧是你嗎
唐朝。
被后輩打趣的小杜本人神情尷尬地摸了摸鼻子,雖然他也沒有很覺得自己這個說法有什么不妥,但一想到某個時空里秦始皇本人正在聽著,他不由得就一陣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