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
劉徹咂摸著有些不是滋味“朕也不比李世民差吧”
就不能是他魂穿么他早百年把匈奴打趴下。
不知何時進來了的司馬相如忍了又忍,到底還是耿直道“變成胡亥,需呼始皇帝為父。”
劉徹
“滾出去”
司馬相如“是。”
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再一次罵自己多嘴。
明朝。
馮夢龍連連呼妙“魂魄寄生惝恍奇幻,后人果有奇思妙想。早知如此還要什么唐太宗夜罵李隆基,完全可以寫太宗寄魂玄宗帝啊”
他仿若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手中的筆頓時蠢蠢欲動。
另一邊。
年輕的李贄摸著下巴若有所思“君主賢明則國家昌,君主昏暗則生民困、國敗亡,國之盛衰系于一人,如此說來,君王才是德之賊啊”
他說得平平似是自語,哪知一旁的好友嚇都要嚇死了。
“你在胡說八道些什么”
他一把將人拉到僻靜處,壓低聲音認真告誡“君正國昌,所以代代盼得圣明君,賢明之君自可救世,怎么能說君主是是”
友人不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李贄卻是一本正經“明君當然可以救世,然如唐太宗一般的明君又有幾個若遇昏暗之主,世道幽寐,百姓受難,又當如何”
“那那也是有明君的啊”
“明君難求。”
李贄沉沉斷語。
世道當真能全然寄托在一人身上么他隱約覺得抓到了什么東西,又似乎混沌不堪。
但是歷史不做假設,它自有其發展規律,特定的歷史人物應在特定的時代發揮特定的歷史作用,所以如何意難平的暢想也只能是一種玩梗的暢想。
未來只會是今天的未來,無數歷史的選擇成就了我們的現在,誰又能說現在不是最好的安排呢
楚棠感慨著,聽得分明的眾人若有所思。未來只會是今天的未來,后人坦然接受一切歷史的選擇所鋪就的軌跡,縱有血淚,不改豁達。他們忽然生出一種欣慰的驕傲,這是華夏的氣度與明哲。
但是,李世民負手“后人不知我等逢得天機,后事已明,總能籌謀。”
明朝。
朱元璋仔細思量水鏡中的種種言語,眼神掠過堂下的朱棣和朱標,語氣添了幾分篤定“前人選擇成就后人歷史,那咱如今,總要讓他們走得輕松些。”
晚唐。
李商隱忍不住嘀咕“楚姑娘這話說得倒也通透,但是不是講阿房宮賦嗎怎么就牽出這么一大串了”
果然偏題只有一次和無數次。
李商隱為痛失姓名的小杜抱不平,那邊的楚棠似乎聽到他的吐槽,總結之后終于將話題開始往回拉。
可今天的我們,仍然有必要聽一聽千年前的理性的聲音。誠然如杜牧所說,百姓確實不敢言,但他們當真敢怒,于是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這兩句涉及的歷史事件大家也很熟悉,前者指的是秦末的農民起義,后者就是項羽攻入咸陽城化身縱火隊長的事了,項羽是楚國人。
咸陽宮。
蒙恬率先按捺不住大罵出聲“賊子安敢如此”
一旁的蒙毅同樣憤憤“當年王翦將軍破楚尚不曾焚燒楚宮室,項羽小賊簡直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