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里,李世民當場一拍桌案。
“混賬東西”
他黑著臉分明怒極“果然是這些不肖子孫做的好事”
什么秦愛紛奢,分明是唐愛紛奢誰曾想到,先時還說終于看到了秦朝的熱鬧,這下秦朝的熱鬧是看到了,然而自己也成了熱鬧中的一部分。
李世民再好涵養也氣得牙癢癢。
漢朝。
劉徹聽完沉默一瞬,竟是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是在這兒等著。”
他唇角愈哂,頗有幾分薄涼的嘲意“先前還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現在又是秦愛紛奢,朕和始皇帝倒是都逃不過這頓罵。”
底下的大臣哪里還敢接話,陛下這語氣可是陰陽得很,他們可不像司馬相如愣頭青似的去觸霉頭。
怎么說呢,后朝以前朝為鑒、用后朝事代前朝事本便是心照不宣的舊例,故漢代便有諸多論秦之文。但誰叫秦朝太特殊、太令人側目了呢所以不光是漢,后來的唐宋都這么寫,杜牧只不過沿襲傳統罷了。
唐朝。
剛剛還興沖沖說著要游幸驪山的李湛停下吃果脯的手,有些恍然道“這上面罵的人是朕”
王守澄心中警鈴大作,忙道“無知小女信口雌黃罷了。陛下是天子圣君,那杜牧也是大膽,竟敢作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章誹謗陛下,冒犯圣威,陛下一定要對他嚴懲不貸”
李湛雖然玩心大,但到底是由東宮而至帝位,哪被人這樣指著鼻子罵過,當下也生出幾分怒氣
“這等文人,朕不管他他倒是管起朕來了朕富有四海,整個大唐都是朕的,興建些宮室玩樂怎么了還要被他說三道四”
他本便未及冠,又生性好玩樂,頗有些少年心性,這番話說得無理不滿又似夾雜著些委屈,端的是讓人啼笑皆
非。
伺候在旁邊的王守澄瞧著聽著,心中不由得一哂,面上卻還是安撫道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陛下息怒陛下說得極是,這等狂徒危言聳聽挑動人心,實在可惡陛下犯不著為這樣的人動怒。”
宮廷之外,諫議大夫李渤,拾遺劉棲楚、張權輿,甚至任職浙西的李德裕等人都憂心不已,一方面覺得杜牧的文章極有見地,一方面又為衰頹混亂的國事擔憂。
另一邊。
李杜元白等人看完水鏡的內容同樣心中難受,文人之千古相同,他們只是覺得嘆息,杜牧鋪排得愈華麗,其中痛切就愈深。
李白斂眉,素來瀟灑的面容重又染上幾分憂慮,苦笑道“當日楚姑娘談到子美詩文時曾言,沙鷗飄零于天地,大唐便也似一葉孤舟浮沉飄搖。當時聽來只覺悵惘,此時再觀,方知是如何觸目驚心。”
杜甫亦是長嘆一聲,神情殷憂又落寞“如楚姑娘所說,自安史禍亂后,大唐當真再難有復興之象了。”
他看著水鏡里的字眼,藩鎮跋扈、異族入侵,君王不思求治,反是一意大興土木、恣意享樂,朝中會是什么光景,百姓過的又是什么日子長此以往又怎能不天下大亂
想到這里,年輕的杜甫恨恨地灌下一口酒。
國事艱難,唉
大家很容易發現,這兩則材料其實就是本文的寫作背景,尤其是杜牧本人的上知己文章啟說得更是明白,他寫這篇文章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實目的是勸諫,或者說當朝統治者,若大興土木一意享樂,最后必然會招致秦亡的災禍。
這種手法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借古諷今,至于文中大量的鋪張渲染,不過是杜牧“用典型事件增強藝術效果”的拿手好戲罷了,我們也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