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又找英語單科前三,分別是張婭寧85分,胡駿84分,總分第一的路景延81分。
張婭寧跟康妙玟住在同一片,倆女生關系也好,就讓張婭寧帶帶康妙玟,分享一下學習經驗。
張婭寧這次是總分第三,語文錯了幾題,歷史拖后腿,她倆正好互補。
康衛國挺得意的,這次單元測驗閨女拿了兩個100分,語文要是作文不扣分,那就是3個100分了
這人到中年吶,事業就這樣了,唯一還能拿得出手吹一吹的,不就是孩子了嗎
他就一個女兒,自從女兒出生后,人人都問啥時候再生個二寶,怎么不得生個男孩呀尤其過年回老家,一說就是兒子才算“子”,女兒不算。他聽得煩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好,怎么了
康家還有個大伯,康衛國的哥哥康有財,比他年長10歲,家里一共7個孩子,大嫂生了四朵金花后終于得了一個兒子,兒子后面還有兩個女孩;養育7個孩子的壓力巨大,干不完的家務活,大嫂未老先衰,看得當時還是個年輕媳婦的奚繡藍臉都白了。
城里女孩就算不是錦衣玉食,但也完全能搞得清楚,只有一個孩子的生活質量跟7個孩子的生活質量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奚繡藍回了廬州立馬跟丈夫約法三章第一,只生一個好;第二,老家親戚沒事可以來省會玩玩,有事別來;第三,接濟親戚必須以不影響他們的小家庭為準則。
奚繡藍也很高興,女兒這不是開了竅嗎夫妻倆學歷都不高,康衛國勉強算是讀完了小學,奚繡藍學生時代恰逢動蕩十年,“白卷光榮”,一路混到初中畢業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之后在街道工廠當了幾年臨時工,19歲認識了康衛國,戀愛一年,20歲結婚。兩個知識水平都非常一般的人也沒法輔導孩子功課,康妙玟小學完全是散養,夫妻倆頂多就是檢查作業是否寫完,寫的對不對的,從小學三年級就已經看不懂了。
但分數是最直觀的,100分就是100分,夫妻倆都心花怒放,覺得孩子長大了,開竅了
奚繡藍周日上午買了一只雞,燉了雞湯獎勵女兒。
康妙玟也挺感慨的,以前不覺得高分光榮,是因為父母一直對她很好,她是獨生女,也沒個參照,沒有必須考高分的壓力;但現在一看,誰還沒個虛榮心呢在大學家屬區里這種分數攀比的氛圍尤其濃厚,大考小考之后,整個家屬區都是一股浮夸的炫耀風。
父母在外面怎么炫耀,她也不清楚,只覺得父母很明顯的心情非常不錯,走路帶風。
在學校里,老師們對她也挺和氣,數學老師趙老師每周都給她塞至少三張卷子讓她回家做,還振振有詞說因為她把練習冊都做完了,也不能整天不做作業吧,卷子就當作業了
好吧,她有點后悔那天刷題刷的太多,一不小心做完了。
張二姐的初一下冊數學書看了一周,看完還了回去,又借了初二的兩冊數學書回來看。初二數學稍難,但也不是太難,月底之前應該就能看完了。
語文也已經看完初一的兩冊,還是找張家借了張二姐的初二兩冊語文書。
張婭寧給她拿來初二語文,“你怎么看這么快我爸說我太懶了,要我快點看完初一下。”她愁眉苦臉的,為了學習的壓力倍感煩惱。
康妙玟隨口說“挺好懂的呀,你有什么不懂的就問我。星期天下午我上你家還是你到我家來”
“到你家吧,我家太小了,二姐會嫌我們煩的。”
張二姐張婭庭比她們大2歲半,今年初三,迎戰中考的關鍵時期。康妙玟和張婭寧要到初四才會中考,還早呢。
說起來張家其實比康家大,張家父母是教授和講師,大學分配住房按照職位和工齡計算住房面積,張家分配的是三室一廳的大套,張鳳波和沈莉住了最大的主臥,張婭錦張婭庭住次臥,張婭寧住帶陽臺的小房間。
而康家分配的是兩室一廳的中套,康衛國和奚繡藍住主臥,康妙玟住帶陽臺的小房間。
英語老師金老師專門叫了張婭寧和康妙玟去辦公室,請張婭寧帶帶康妙玟的英語,教她怎么背單詞。班主任劉老師對康妙玟說,希望她提高一下英語成績,成績瘸腿可不太好看。
張婭寧有老爸輔導英語,也很熱心,立馬跟康妙玟定下來每天背20個單詞,她要檢查的;周日下午一起學英語。
康妙玟只覺得現在背單詞不在話下,記憶力特別好,一個單詞讀個3、4遍,背兩遍拼寫,也就記住了。初中英語也沒啥難度,音標還沒上,語法一點點,就是考試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