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要回答“有信心”會不會太飄了
她靦腆的笑了一下,“老師,不要給我太大的壓力。”
劉老師也笑了,“努力爭取一下吧。你們兩個也是,要好好保持,爭取期末考試更上一層樓。”
馮婷婷興致勃勃的問“劉老師喊你們干什么”
“就說了年級排名。”
“你排第幾”
“第三。”
“哇”馮婷婷瞪大眼睛,“你可以啊,你進步的好快呀。”
“有嗎”康妙玟反問。
“你以前還要抄張婭寧的作業呢。”
哎,是哦,抄別人作業那是學渣傳統藝能。
“那是我懶,懶得寫作業。”康妙玟理直氣壯的說。
馮婷婷推了她一下,她哇哇大叫起來,三個女孩嘻嘻哈哈的笑。
廬州理工大學的家屬區分了好幾片,名字也特別質樸,就叫“村”,北村、南村、東村、西村,一共四大片兒。北村在廬州理工大門對面,那邊有個校辦工廠,住在北村的多是校辦工廠職工,房屋都是平房,一排十六個房間,有分到兩間的,也有只分到一間的。
東村比北村小一半,也是校辦工廠職工居多,也都是平房,一共有二十多排,都是建校之初50年代初建造的,如今也有30多年,是很舊的房子了。
西村在廬州理工西門外,隔了馬路,跟廬州理工附中緊挨著,面積比北村和東村加起來還大得多。康妙玟家去年才從西村搬到南村。
南村是傳統教師家庭宿舍,前面幾十棟樓都是50年代陸續蓋的,現在要繼續蓋樓已經沒有土地,于是買下了緊挨著的另一塊土地,將學校的面積擴大了一些,新蓋了十六幢四層樓。新樓房戶型有兩種,大戶型65平方,中戶型50平方,沒有公攤。
康家、張家、馮家都是去年新搬來的,南村這一片新樓也就成了少有的教師家庭與職工家庭混居的住宅區。
康衛國是工齡長占了優勢,17歲參軍便是參加工作,退伍國家分配工作,進了大學人武部,前兩年總算提成了干事,在人武部除了正副部長,接下來就數到康衛國了。
南村的圍墻外面便是郊區,郊區農民不種糧食,而是種菜,緊挨著圍墻有好幾個池塘,種著蓮藕,夏天滿塘荷花,景致非常美。
如今已經是深秋,墻外一片蕭瑟。
馮婷婷先告別了小伙伴回了家。
張婭寧看著馮婷婷的身影進了單元門,說“馮婷婷學習不夠用功。”
“她家里就她一個,沒有比拼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