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忍受自己受到欺負,卻不能容忍別人欺負自己的女兒。
因此原本想著要提前戳穿傅家虛偽的面容,現下她又不想了,為何呢因為麗嘉年紀越拖越大,傅家也是按捺不動,到時候兩家肯定會反目成仇。
現下自己戳穿了,還不是為了傅氏和麗嘉好。
可她憑什么呢
今日整治了一桌桌美酒佳肴,傅氏和小傅氏坐在一起,陪過來的太太夫人們一起吃飯,麗姝和劉太夫人還有小傅氏對視一眼,又悄然離席。
眾人原本在聽清平調,此時曲風卻變了,變成醉漁唱晚了,此曲原本是陸龜蒙與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麗姝練習此曲時,翻開不少評價,尤其是以誠一堂琴譜中醉漁唱晚后記云逸亭曰,奇音妙趣,描寫醉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如今劉承旭正與其他人在吃酒,乍然聽此曲,似古調,又有嘯傲煙云,醉鄕酣美之意。
通音律之人,才能聽出其中妙意,劉承旭放下酒杯仔細聆聽,心下無比舒暢,只是一曲罷,余音繞梁。
劉承旭倒也罷了,年輕人中傅明倫聽了,又有一股想駕一葉扁舟于江上的感慨。
又聽得一曲是梅花三弄,這梅花三弄原本是吹笛最好,后來又寫琴譜上,麗姝選此曲緣故就是為了贊賞父親就如同這梅花一般,不畏寒霜,不畏強權,敢傲風凌雪的頑強性格。
現下不少會彈琴的,多半只是會彈,并不解其中意思。
此曲彈奏完后,耿姑父笑道“這必定不是一般人能夠彈奏的,我觀此人必定不是一般的彈奏者。”
倏爾,只聽屏風后傳來一道女聲“女兒祝爹爹氣蘊風云,身負日月,謹以此曲盼爹爹云程發軔萬里可期。”
這話說的很好,大理寺少卿只是發軔之初,日后更是大有作為,討了個好口彩。
一聽出來時麗姝的聲音,劉承旭就笑道“三娘你有心了。”
眾人恍然,原來是麗姝在彈琴祝賀,劉承旭又對眾人道“小女拜古琴圣手嚴天池為師,年紀太小,還不得三昧,諸位可要多擔待。”
麗姝已經回到席上了,傅家的人當然覺得她似歌姬一般上前獻彈,熟料不一會兒,醉興起來,劉承旭親自起身吹簫給眾人聽,另有劉老太爺吹笙,合奏得天衣無縫,男人們是贊不絕口。
此時,傅家人才知曉劉家人都頗通音律,劉太夫人還解釋道“我記得麗姝的爹小時候,他一曲清明上河圖可是聞名鄉里,所來客人者莫不夸,麗姝是和她爹一樣了。”
貴族女孩兒多學琴棋書畫,本就是陶冶性情,若是學問太差,毋須懂太多,可麗姝心思玲瓏剔透,勤奮刻苦,頗有天分,她學的好,方才她起身時,只見喜鵲盤桓其中,足以見她秀慧而絕艷,秋波善睞,神光動人。
卻未曾想到姑太太此時卻打起了退堂鼓,原本她屬意麗姝,就是覺得她是個機靈的姑娘,反正麗嘉她是夠不到的,麗姝退而求其次,但眼見麗姝已展露少女風韻又頗受全家喜愛,故而她就覺得齊大非偶了。
就像楊貴妃生的太美,連公爹都覬覦,壽王作為王爺都護不住。
更何況自己的兒子呢。
又有席間曾二太太和小傅氏坐在一處,她對小傅氏的興趣更大,傅家二房兩位正夫人。她是常常見到大傅氏的,很少和小傅氏接觸,今日近距離觀看,才發現小傅氏居然異常年輕,看起來恍若十八少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