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現在已經掌權了,就不會再讓了,或許明年要跟著鄭灝上京,但能管一時,她就肯定要管好才行。
就像官員來來去去那么多人,像她爹爹在河南任上所修的河,足以名垂千古。
而族學也有好消息傳來,自從鄭灝整頓族學,鄭清用獎勵制度,再有鄭灝這位翰林有空就親自點撥子弟。
鄭家族學這次一共有五位中了秀才,兩位折戟院試,但也是童生了。
比起之前,算得上是碩果頗豐了。
鄭灝也選了兩位本家子弟鄭邈和鄭昌,這兩人他考察過,都是頗為上進,也很正派的學子。至于鄭邈這里,倒是聽說朱同知的夫人看中他了。
其實按照條件而言,鄭昌的條件要比鄭邈好不少,鄭邈父母雙亡,伯父雖然是學政,但能幫襯他成婚就已經天大的恩情了。而鄭昌父母雙全,鄭昌的爹舉人出仕在鄰縣任教瑜,母親出自詩書大家,且家境十分殷實。
可論相貌鄭邈要出挑許多,所以,朱夫人一眼就看中了鄭邈。
尤其是這次鄭邈中了秀才之后,朱夫人更是覺得時機到了,她就徑直和朱同知提出這個要求。
“老爺,如今姑老爺陣亡,遲家還得守孝。咱們女兒也等不起了,我正好那日看中了一位鄭家的后生,生的極是體面,不過十四就中了秀才,我看和我們女兒很是相配。”
朱同知看向她“你這是何意啊老太太那里不是都說好了,要把宣姐兒嫁去姐姐家嗎怎么你現在變卦了。”
朱夫人則道“咱們女兒可是十七了,以前舞陽侯府總說有那個意思,但畢竟沒有多說,這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如此,還不如嫁去鄭家,那個鄭邈雖然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長大,但教養極好,還被鄭學士收入門下。您想,這樣的人才如今不為咱們女兒定下,難道還等他真的上京啊如若他真的高中了,又生在這等世家之中,哪里還看的是咱們得女兒呢。就是榜下捉婿,我們也捉不贏別人啊。”
其實朱同知本人作為讀書人,當然也是希望女兒能嫁進世家,若真的條件極好的世家,人家也看不上朱家了。就如鄭灝之妻,娶的是荊湖劉家的女兒,人家的爹是江西巡撫,伯父是錦衣衛指揮使。
這種人家自己的女兒根本比不得,朱同知找了個機會再官學見了鄭邈一面,見他果真面如冠玉,風度翩翩,不愧為世家子弟。
又對他的才學不著痕跡的問了一遍,見鄭邈對答如流,當即允諾。
朱夫人再一次過來了,這次就是托具一太太說鄭邈的婚事,鄭邈是五房的,偏偏他伯母跟著他伯父赴任,因此,這事兒就找到麗姝這里了。
畢竟鄭灝現在是鄭邈的先生,麗姝是他師母,婚事還是可以作半個主的。
麗姝和鄭灝沒什么意見,麗姝笑道“朱夫人雖然看著脾氣不大好,但對女兒很是寵愛,那位朱姑娘我見過,容貌性情舉止也算不錯了。”
其實朱夫人那樣的人,反而更好相處,喜怒哀樂寫在臉上,不像具一太太,麗姝敢肯定舒氏背后未必沒有具一太太出招,但不知怎么,最后舒氏都沒把她供出來。
鄭灝點頭“六郎鄭邈的兄長都成婚分家,他若早娶妻房,有人替他操持,也是好的。朱家雖然是寒門,可朱同知官聲不錯,他家老太太不還是你家親戚嗎自然人無完人,就像你說的,若朱家樣樣好,那倒也未必看上鄭邈了。”
實際上鄭邈倒是不熱衷此事,他還年輕,只恨不得多做學問,成親反而捆綁住他了。
但鄭灝半應允的狀態,至于他伯父是完全贊成,知曉鄭邈已經入鄭灝門下,就托宗房替他操持婚禮,送回了三百兩銀子。
當年鄭邈親爹去世的時候,他年紀最小,幾位兄長早已把能占的占了,平日他雖然看起來錦衣玉食,實際上不如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