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一聽這話就急了,急忙說道:“這次我準備設計一個到處都是殺人機關的立方體迷宮,這個迷宮的地下甚至天花板都是由一個個正立方體切成的,沒有食物、水源,然后把幾個人扔進去,讓他們逃出生天。”
蕭炎不等羅峰聽完,立刻打住他:“你這個創意很牛逼,但等一陣子再拍吧,咱們說好的一人一部戲,你現在是不是想耍賴?”
吳邪這次也幫著蕭炎,說道:“峰少,你這部電影還沒落畫呢,如果再砸點錢挽回一下聲譽,未必沒有絕地反撲的機會。”
羅峰嘆了口氣,他當然準備這么做,但是上座率高,留存率低,這也并非嘉禾搞事情就能做到,他這部電影確實不太受普通觀眾的歡迎。
蕭炎剛才說的沒錯,如果他先去國外拿個獎,或許結果會不太一樣。
但是歐洲三大電影節,最早的柏林電影節也要等明年2月份,奧斯卡則要等到3月份,還得被推薦后才能參加,遠水解不了解渴。
“哼,大不了落畫后,我在電視臺上免費播放,倒要看看是不是所有人都不欣賞我的電影。”
羅峰心里還是不服氣,但情況也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
這幾天,確實有很多人看不懂,或是沒耐心看他的這部電影。
但也有半數觀眾被這部電影的硬素質,吸引著看完了整部電影,這些人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
邵氏院線和其余的獨立戲院,果然在第三天減少排片,但每場還是有不錯的上座率,只是減少排片后,票房上徹底無法與場場爆滿,排片率驚人的《半斤八兩》相比了。
這也是羅峰的又一失誤,如果錯開《半斤八兩》,《追隨》的票房或許又會高不少,還是太裝逼啊。
香港戲院的排片率計算方法很簡單,假如一間戲院有四個放映廳,每天放了20場電影,其中有10場放映的是同一部電影,那這部電影就是50%的排片率。
《追隨》第一天的排片率達到了33%左右,但由于每場都有不少觀眾中途退場,這使得排片率開始下降,各個戲院的經理都會根據頭一天的上座率,以及觀眾的需求進行調整。
結果到了第三天,這些戲院最多給《追隨》每天排幾場,上座率雖然不錯,但也無法掩蓋總票房不盡如人意的事實。
羅鋒沒有坐以待斃,急忙又去報紙上加了錢,續了費,于是媒體上的風評立刻就開始回暖。
這下三人只能感嘆,這幫媒體還真是拿了錢就辦事,而且辦事效率真幾把高。
但在《半斤八兩》的狙擊下,等到《追隨》上映一周之后,還是有十家獨立戲院決定落畫。
但讓羅峰沒想到的是,百老匯戲院只是將排片率減少,依然繼續上映這部電影。
這并不是江之強和他的家族看羅峰順眼,而是《追隨》的上座率除了前三天低迷外,隨后就開始反彈,這兩天包括其它戲院,上座率都開始回升,這個情況就很詭異了。
羅峰再一看那些落畫的戲院,基本都是相對落后的地區,但像旺角、尖沙咀、油麻地、西環、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等富裕的地區,這幾日排片量反而在增加,每場也都有不錯的上座率。
這種情況不難解釋,因為電影的硬素質擺在那里,一些人看不下去只能說是喜好問題。
王家衛在九十年代票房撲街,那是因為其它對手的素質也不差,再加上別人更高的娛樂性,他憑什么不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