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部《追隨》是很有可能在國外拿獎的電影,上映以后每天都有大量電影人寫下影評往報社寄。
嘉禾在一片贊美聲中,如果硬要把白的變成黑的,那也不是不行,只是這錢就得好好計算一下了,最后肯定是不值得,完全是損人損己的下下策。
何冠昌也發現嘉禾出不起這個價錢,而且不是所有報紙都這么沒節操,這種事再干下去,他搞不好會把自己弄得一身腥,所以只買起《追隨》三天,就不再續費了。
這之后,隨著媒體上口碑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想要走進電影院一睹究竟,他們想親自看看這部被眾多業內人士,譽為香港史上最燒腦的電影,到底有多燒腦?
羅峰后來也想清楚了,宣傳時干脆把“燒腦”當成賣點,這樣就過濾掉了那些不愿意動腦子的觀眾,不會再出現看了開頭就退場的情況。
這種后勁十足的票房走向,也使得不少獨立戲院想要引入《追隨》。
邵氏院線在上映一周后,決定只保留龍頭戲院和主力戲院上映,羅峰正好可以與更多的獨立戲院合作。
“我怎么感覺可以破兩百萬?”
羅峰見到《追隨》的票房在第二周繼續保持穩定的輸出,終于恢復了笑容,這種一條直線的票房走勢,簡直比恒生指數還邪門。
“是啊,恒生指數都突破1600點了,你說的紅線就快到了。”
圣誕節前,蕭炎看著電視上一條紅線的恒生指數,心里覺得羅峰沒必要那么在意票房,他現在每天在股票市場上賺的錢,恐怕都不止三四十萬。
“這可不一樣,用電影賺錢,那種感覺倍有成就感,每一塊錢的票房都代表著觀眾對我的認同,這種感覺很難跟你解釋,等你的電影上映后就知道了。”
羅峰還是更喜歡用電影來賺錢,股市上得到的數字再多,在他眼里依舊是一堆冰冷的數字。
他更愿意把這些數字變成實業,錢再多,如果只是一堆數字,那有屁用啊?
這陣子,他被電影的事分去了不少精力,但隨著恒生指數越發瘋狂,更多的大公司都開始靠岸保平安,股票市場出現了更多的妖魔鬼怪,背后的國際游資也開始有了動作。
但這些人的目的都一樣,他們都是想從那些瘋狂的墊背者身上再撈一筆,羅峰跟在后面也發了不少小橫財,香港市民的錢不拿白不拿。
這種所謂的“小橫財”,其實已經不小,就像有人覺得一個億只是小目標一樣。
羅峰的身家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滾到足以輕松買下佳藝的地步,那點票房與他現在的身家一比,真的只算九牛一毛了。
“恒生指數升到1700點的時候,才是賺錢的開始,但真正的暴利,還得等到股市崩盤的那一刻。就是不知道你的電影上映前,香港股市還能不能建在?”
羅峰答應了在圣誕之后接手射雕劇組,蕭炎也要去拍攝自己的處女作電影了。
“你預測股災到明年2月或3月才會來,我的這部電影至少需要30天才可以拍完,不知道上映時會不會影響票房?”
蕭炎手上的劇本寫著“一奏傾情”四個字,這就是他準備拍攝的處女作。
這部電影,他已經準備了很久,但是票房能否成功,關鍵并不在于他拍的有多好,而是在于吳邪給出的歌有多牛逼,以及上映時香港市民還有沒有心情和閑錢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