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中秋節是在王秋梅的念叨中過去的。
之后的日子過得很快,仿佛一轉眼就到了元旦,等這節日過完,期末就踩著急迫的步伐來臨了。
這一年春節來得比較早,才月中,程蔓就考完試迎來了暑假。
程亮比程蔓放得早,這么說不太準確,上到大三最后一學期,他學校里已經沒什么課,尤其是最后兩個月,基本一星期去一次學校就行,所以他平時都在程蔓這里修手表。
但這兩個月他們手表的出貨量比暑假低不少,倒不是因為已經有人盯上這塊蛋糕,競爭變激烈了,畢竟市場很大,沒那么快飽和。
而是因為方江聽從分配回了滬市,干活的又只剩下程亮一個人。
其實嚴格來說,方江不算聽分配回的滬市。
理論上來說,畢業分配時相關負責人會優先安排學生回戶籍所在地工作,但在實際分配過程中,絕大多數學校很難兼顧這些,通常都是往下安排。
比如程亮他們學校因為在臨江,所以畢業生的去想基本就兩個,一是留在臨江,二是被分配到省內其他城市。
老家是其他省會城市的,畢業想分配回家很難,因為每個省都有高校,尤其是省會城市,大多高校集聚,他們自己省內畢業的學生都不一定能安排過來,哪那么多崗位接收其他省的高校畢業生。
分配去同級別省會都難,更不用說滬市這種大城市,那是全國的畢業生都想往那擠,關系不夠硬,真不一定能回得去。
方江家里沒什么硬關系,要是有,他當初也不用下鄉。經濟條件也一般,到現在全家十幾口人還都擠在手表廠分配的筒子樓里呢。
不過方江這人看著有點呆,也不愛說話,實際上心里很有主意。
家里幫不上忙,他就自己使勁,正好之前跟程亮兄妹合作掙了不少錢,用來托關系夠了。
九月份剛開學,他就請假回了滬市,找到當初留城的高中同學,請人吃飯給人送禮,對方終于答應給他介紹在自行車廠當領導的舅舅。
之后又是一番活動,他順利得到了一個名額,等回到臨江,他直接找到學校里管分配的老師,請人幫自己盯著這件事。
直到十月中,這件事才定下來。
下鄉這些年,方江日思夜想的都是回滬市,如今有了機會,他自然不會像程亮這樣跟單位提要求,等畢業再去上班。
他是生怕夜長夢多事情黃了,所以通知一下來,他就麻溜收拾好了東西,跟程亮道過別,結清錢,手續一妥就帶著行李回了滬市。
得到工作的前因后果,是方江回來領畢業證,請程亮吃飯時親口告訴他的。
他說之前半年掙的錢,基本都花在了工作上,但他并不后悔,因為滬市不僅是他生長的地方,也是他下鄉那些年魂牽夢繞的地方。
只要能回到滬市,不管付出什么代價他都愿意。
向程蔓轉述這些話時,程亮忍不住心生感慨,跟方江比起來,他實在太幸運了。
他能夠理解方江的感受,下鄉那些年,他也無數次夢到自己回了臨江,和家人團聚了。而每一次美夢過后,都是無盡的悵然。
而他比方江幸運的地方在于,他雖然下過鄉,但高考還沒恢復,程蔓就把工作讓給了他,讓他得以回城。
如果不是得到了這個機會,程亮覺得他可能會在鄉下多待好幾年,也絕對不會有今天。
他小時候沒少被人夸腦子靈光,但在學習上一直不開竅,如果沒有回城,他應該不會想到要參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