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得濃白的羊湯,里面不知放了什么調料,聞著似乎有些許藥味,可是喝口湯又覺得清甜甘美,渾身都跟著熱起來了。
大冬天的吃這么一頓火鍋,簡直不要太合適。
更讓人驚艷的是,桌上并沒有擺放菜品,所有菜品都擺放在靠墻的條桌上,眾人想吃什么,都可以隨便取用。
切得又薄又嫩的羊肉片,柔韌的肚片,脆生生的豆芽,水靈靈的蘑菇,甜絲絲的蘿卜,白嫩嫩的豆腐,各種琳瑯滿目的菜肴,令人目不暇接。
大家還是頭一次看到這種吃法,一時還有些放不開,但是看到他們取了菜,一旁立刻有伙計把裝著菜的方盤裝滿,大家這才放下心,敞開肚皮吃了起來。
趁著他們在大快朵頤,梅娘便去看看詩會的成果。
時間有限,風景畫多是勾勒幾筆,更多的是寫意之作,倒顯得更有意境。
至于詩詞就是花樣繁多了,文人們博采
眾長,倒是創作出不少朗朗上口的詩詞。
梅娘看著那些“五花馬,黃金裘,呼兒出來換白肉”,南華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妙峰山前大雁飛,梅花流水鱸魚肥”之類的詩詞,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
果然天下文章一大抄,就連古人也不能幸免啊。
梅娘選了幾個還算像樣的作品,讓人送去裝裱鋪子里,盡快裝裱出來,以后可以掛在店里。
等到前頭的人吃完飯,便有伙計們一字排隊地走過來,給那幾位被選中的文人送上文房四寶,當眾狠狠地恭維了他們一番。
至于其他的人,南華樓也沒有落他們的面子,宣稱今日所有的詩作字畫都由南華樓出資,刊印成詩冊,在坊間廣為流傳。
聽了這個消息,眾人顧不上矜持,個個兒喜形于色。
文人最重視的就是名聲,南華樓此舉雖然有炒作之嫌,但他們的名字和作品可是實打實地印出來了,這對他們來說,意義就不同了。
得知南華樓的詩會竟然有這等好事,大家興高采烈,一邊慶幸自己今日來了,一邊感激南華樓免費的吃喝招待,還有幫大家揚名,對南華樓和梅姑娘越發感激和欽佩。
這么一群文人在南華樓吃飽喝足,又得了實惠,出去以后就把南華樓吹上了天,短短幾日的功夫,南華樓在京城聲名鵲起,更多的文人后悔沒有參加南華樓的詩會,錯過一次揚名的機會,就越發期待下一次詩會了。
在這樣的宣傳下,南華樓的生意更加火爆了起來,臨近年關,請客應酬、走親訪友的人越來越多,包下南華樓一天的費用被炒到了六千兩之高。
即便如此,南華樓的宴席還是被預定到了元宵節之后。
畢竟,誰家沒個女眷孩子,都要過年了,男子們只圖自己吃吃喝喝有什么意思,想要拉攏關系,討好上峰的,誰不愿意借著這個機會,請對方家眷孩子一起出來玩樂的到時候枕頭風一吹,孩子撒個嬌說句好話,不比自己費盡口舌地求人要強得多
而南華樓的女客專區和室內游樂場,以及好喝的奶茶及各種小吃,就成了無法取代的優勢。
南華樓的生意實在太好,五個女學徒已經忙不過來,梅娘只得把云兒也調過來,又讓她帶幾個手藝最好的學徒過來幫忙。
不出她所料,來南華樓的第二批學徒就有邵蘭和穆燕兩個人。
梅娘冷眼看著,邵蘭是個急性子,事事都要爭強搶先,不過她確實聰明伶俐,什么菜幾乎教一遍就會,再加上她雖然好勝,卻放得下身段,對第一批的五個女孩都是虛心請教的模樣,連年紀最小的王翠紅,她都能張口叫人家小師姐。
穆燕則完全不同,她沉默不多話,做事卻極認真,靠著踏實本分和勤快用功,很快就被杜秀和周帽等人接納進來了。
這日她正在教穆燕怎么調制烤鴨的醬料,忽然聽伙計叫她,說有貴客來了。
梅娘交待了兩句,便走了出去。
沒想到這貴客不是別人,竟然是數
日不見的顧南簫。
顧南簫身上裹著一件黑狐披風,上頭黑亮的狐毛上沾著新鮮的雪花,眉上的雪珠在室內的溫暖中漸漸融化成小水滴,越發顯得他眉黑眼明,周身都散發著清涼的氣息。
梅娘見他風塵仆仆的模樣,行過禮便忍不住問道“大人這是剛回來嗎”
顧南簫望向她,頓了頓才說道“是。”
他回答得這樣簡單直接,梅娘反而愣住了。
他不是跟隨皇上去城外冬獵了嗎一去數日,好不容易才回來,怎么一進城先來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