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約莫五十多歲,留著山羊胡子的小吏翻了半天冊子,才找到武家的記錄。
武大娘連忙上前,說道“是,大人,我就是武孟氏。”
小吏仔細看著冊子,問了武大娘幾個問題,無非是家中幾口人,做什么生意,一年有多少收入,連除了燒餅還賣些什么,每天賣了多少雞蛋都要問個清清楚楚。
梅娘聽得都耐不住性子了,卻也知道這是戶籍的規定,若是民戶經商范圍超過一定的規模,那自然就要被歸為鋪戶了。
等問完了燒餅店的日常,小吏便看著眼前一張大紙,說道“有人舉報,說你家除了燒餅店,還開著兩個酒樓,規模不小啊”
武大娘想替梅娘遮掩,卻被梅娘搶先答了話。
“大人說的是,那兩家酒樓都是我開的,都在南城,分別叫梅源記和南華樓。”
“南華樓”小吏原本昏沉的眼睛頓時一亮,“就是那個名滿京城,還會做番邦菜的南華樓”
“梅娘不敢,大人過譽了。”
小吏的臉從厚重的冊子中抬起來,認真地看了幾眼梅娘。
“小小年紀,當真難得啊”
梅娘微笑道“大人什么時候有空兒,可以去南華樓嘗嘗我的手藝,梅娘一定親自下廚,讓大人吃得滿意,吃得高興。”
聽了這話,小吏頓時高興萬分。
梅娘是什么人,那可是太后和長公主都要請過去做菜的名廚
沒想到他一個戶房小吏,也有機會吃到梅娘做的菜了
“好,那敢情好啊”
小吏一口答應下來,看梅娘等人都覺得順眼多了。
有了這層關系,小吏對梅娘就說了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其實你家這點事兒根本不算什么,梅姑娘不用擔心,先不說那酒樓并非你家鋪面,就算是你家的,你這兩個酒樓都開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還沒到重新造大冊登記的日期,就算沒主動上報也沒什么”
“只是既然有人舉報你們,我們也得走個過場,還
請梅姑娘見諒。”
梅娘和武大娘聽了這話就放下心來,齊齊松了一口氣。
“那就好,多謝大人關照。”
小吏便拿出幾張紙來,開始詢問酒樓一些相關的信息。
梅源記和南華樓比武家燒餅店的規模大多了,這一問起來又是一個多時辰。
好在梅娘事事上心,對小吏提出的經營問題對答如流,要是還要回去查賬本問掌柜賬房什么的,這一來一去又要一天的功夫。
梅娘趁著武大娘帶武月出去小解的機會,詢問小吏能否把這兩個酒樓都登入她名下,只把她一個人登記為鋪戶。
得到小吏肯定的回答,梅娘就更放心了。
不過是黃冊上的給她單獨立個戶而已,只要不耽誤家人就好。
至于民女商女什么的,她并不在乎,如果真的把她登記為鋪戶,那她以后就不用再受束縛,更加可以在商界大展手腳了。
之所以要背著武大娘,她只是擔心武大娘會因為她成為商戶女而生氣甚至阻攔她。
畢竟武大娘是徹頭徹尾的古人,腦袋里那些商戶女地位不高之類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她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去說服她。
什么民女商女,有錢才是硬道理
這么想著,梅娘反而有些期待自己成為商戶女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