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艾草汁,揉成光滑的面團。
和好了面,后面的步驟就簡單了,梅娘讓大家一起動手,把面團切成大小相同的劑子,再把劑子按成薄圓片,把餡兒團放進面皮窩中,用虎口用力收緊,再揉成光滑的圓球。
百味堂最不缺的就是食材,有梅娘發話,一應餡料都是全的,只這一會兒的功夫就做出紅豆沙餡,咸蛋黃肉松,芝麻花生等各種餡料,聞著這些又香又甜的氣味,連干活都覺得心情好多了。
包好的團子放在籠屜中,蒸上一炷香的功夫就好了。
梅娘教大家在青團出鍋的時候先抹一層油,這樣就不會粘手了。
香甜的餡料混合著艾草清新的氣息,一掀開籠屜蓋,那股子香而不膩的味道直往人鼻子里鉆,聞
在鼻端,不由得讓人蠢蠢欲動。
這時邵蘭見不遠處走過來幾個學徒,忙叫她們過來,給梅娘介紹。
“師父,這就是帶青團來的羅秀娥,秀娥,快給師父行禮呀。”
羅秀娥嚇了一跳,連忙要行禮下去。
梅娘扶住她,笑道別忙著行禮,你來嘗嘗看,我做的青團滋味如何”
羅秀娥受寵若驚,接過了梅娘遞過來的青團。
瑩白的瓷盤中盛放著數個油綠锃亮的青團,還留有一絲絲余溫。
羅秀娥眼睛一亮,再看向梅娘的眼神便充滿了掩飾不住的驚訝欽佩。
“這是師父做的青團嗎比我家里做的好多了”
她祖籍江南,按照家鄉那邊的習俗,過清明節是要做青團的。
可是來到京城,少不得要入鄉隨俗,再想吃到家鄉的青團就不容易了。
家中雖然也做青團,可是家人廚藝平常,做出的青團不是帶著艾葉的辛澀,就是餡料油膩難以下咽,甚至連面團都和不好,不是硬邦邦地捏不住,就是軟趴趴的,拿著粘手,吃著粘牙。
可眼前的青團卻不一樣,只見這些青團一個個碧綠如玉,清香四溢,簡直比她們家鄉那里最好的廚子做的都好看
在邵蘭等人的催促下,羅秀娥小心地拿起一個青團,一口咬了下去。
入口便覺得糯韌綿軟,吃起來柔而不腴,咬破外皮后,里面的餡料涌出來,更是香得人欲罷不能。
吃到這個味道,羅秀娥頓時喜極而泣。
這是家鄉的味道啊,如此美味,如此醉人,令人流連忘返。
見羅秀娥吃得眼淚汪汪,卻還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青團,大家也好奇起來,紛紛拿起青團吃了起來。
之前羅秀娥只帶了一盒青團來,百味堂這么多人,也不過是邵蘭和錢招娣等人能吃到一個嘗鮮,大部分都沒有吃過。
此刻梅娘蒸了好幾籠屜,所有人都能吃上青團了。
綿軟的糯米皮,香甜鮮香的餡料,吃著甜絲絲的好吃極了。
而面皮中的艾草汁則恰到好處地中和了糯米皮的膩和餡料的甜,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味道,吃在口中宛如置身曠野,閉上眼睛甚至能聞到那陣陣清新自然的香氣,令人心醉神迷。
要不是梅娘提醒她們吃多了不好克化,大家恨不能將這些青團一分而盡。
這青團可不是什么時候想吃就能有的,只能清明節的時候才有得吃。
下次她們再想吃,就只能等明年清明節了
吃過了青團,邵蘭去泡了茶水來,讓梅娘坐在一旁喝茶休息。
錢招娣最近沉迷教學事業,吃過青團以后宛如魔障了似的,拉著穆燕反復確認青團的制作過程,一邊嘴上念叨著,一邊手上還拼命在紙上記菜譜。
梅娘看著好笑,走過去指點了一番。
確認了青團的菜譜無誤,梅娘又問了些百味堂的事,直到日頭西落才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