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再來說說朱高熾的張皇后,其實這婆媳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外柔內剛,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總能在需要她們承擔責任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巾幗不讓須眉更重要的是,雖然朱元璋留下后宮不得干政的規矩,但她們偏偏都利用
自己對帝王的影響力,在不知不覺中以善念干預糾正了皇帝的行為
張氏是指揮使張麒之女,出身也不高,這門婚事依然是朱元璋親自為朱高熾選的,事實證明姜還是老的辣,張氏為人識大體,對待帝后也非常孝順,而她生下的長子朱瞻基,后來更以聰慧深得朱棣喜愛,成為朱高熾奪嫡之爭的巨大助力那年,朱棣在類己的朱高煦和占有長子名分的朱高熾之間來回猶豫,是解縉那句好圣孫讓他下定了決心想讓朱瞻基將來繼承大統,就必須讓他的父親當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氏也會沿著馬皇后和徐皇后的足跡,默默站在幕后,在適當的時機勸丈夫厚德載物她們從來沒有奢望過以女子的身份,直接走到臺前掌權
直到后來,先是永樂大帝朱棣去世了,然后朱高熾登基不到九個月暴斃身亡了,張氏的長子朱瞻基登上了皇位,時常以國事征詢母親意見,但他生性叛逆,非要廢黜原配妻子,立寵妃為后,張太后勸說無果后,只好在往后的日子里,以善意的舉動護著被廢的胡皇后
再后來,年輕的朱瞻基也病逝了,臨終前冊立的幼帝朱祁鎮才九歲,青黃不接,這也是大明王
朝第一個幼帝,當時,朝廷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聲音,各處勢力蠢蠢欲動,往往新君即位之時,也是是意外頻發之際,何況主少國疑又是太皇太后張氏挺身而出,護住了這個孩子的皇位,也護住了可能會發生政變的大明社稷
她成了大明第一個公開攝政的太皇太后,在掌權的幾年間政治清明,虛懷納諫,重用三楊和英國公張輔等賢臣,化解了大明失去成年君主后的種種危機,1442年十月,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支著病體召見楊士奇等重臣詢問國事,對那個陽奉陰違、寵信奸賊的孫子,她也許并不太放心吧事實證明,在張太后去世后,朱祁鎮開始肆無忌憚寵溺王振等奸黨,任由其大肆殘害忠良魚肉百姓,更在王振的慫恿下,不自量力親征釀成土木堡之變,讓江山面臨著建國后最大的危機,生生打斷了大明氣運
正讓太醫為馬皇后診脈的朱元璋面色一僵,怎么又是朱祁鎮這玩意,這狗東西,給他個金寶劍,他都能當成攪s棍使,就是這么蠢
講到這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僅僅因為男子的身份就能得到皇位,對女子和天下蒼生而言,是何等的不公平論分辨是非、論勇氣非凡、論智謀雙全,這
三位女子,哪一位不比朱祁鎮那玩意厲害數倍可她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像朱祁鎮一樣在最高權力的寶座上為所欲為,為什么呢就因為她們是女子
而且,這三位在古代,已經是萬分幸運的女子,還有千千萬萬的女子,連展現才能的可能性都沒得到過她們從來沒有讀過書,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關于技能的培訓,甚至很多身懷一技的家族,還會秉承所謂傳男不傳女的規矩她們從來沒有得到過機會,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驚人的天賦和才能呢
她們的一生,明明得到的機會比男子少得多,卻要背負頭發長見識短的罵名大家也看到了,我前面盤點的任何一位名垂千古的女子,她們都是識文斷字的就算從家族利益的角度考慮,你們當父母的,與其投資朱祁鎮那種蠢笨的男子,為何不試著把機會給聰慧的女子相信我,只要你們相信給她們機會,憑借女子與生俱來超人的韌性,她們一定會帶給你們的回報的
殊不知,此時那些對女子壓迫最嚴重的朝代,很多家境富裕、重男輕女的富貴宅院中,那些身穿錦袍的家主被孟棠這句話打動了,是啊,反正家中不差錢,投資女兒看書練字也多花不了幾個錢,但萬一自家女兒也能憑才能被貴人看中呢能進宮,那可比隨便嫁個官員風光多了
精于算計的他們眼冒精光地決定,這筆買賣劃得來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后來官府會為女子置各門分門別類的學堂、開科舉、設女官、創立許多社會崗位,自家女兒并沒有如他們所愿進貴人的后宅,而是在官場、商場與男子搶奪利益
好的,關于一代傳奇太后張氏和明朝另外皇后的故事,我們就說到這里了,希望大家對女子再多一點點公平接下來,我們盤點下一位傳奇女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