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悲的是,那些一生本就單調得可以濃縮成一天的古代女性,除了要背負君權、父權、夫權三座沉甸甸的大山,還要忍受同為女子之人的背刺比如明代賢士溫璜的母親陸氏,留下一本溫璜
整理的溫氏母訓,在這本書中,她提倡女子只需要學少許、與柴米油鹽有關的字就夠了,認為女子多讀書有害無益,認為那些拋頭露面的才女,不諳中饋,不入廳堂,不可以治家。3
她甚至出餿主意,讓婆母們面對那些年輕喪夫的女子,不需要出面當惡人逼她們守寡,只需丟給她們無窮無盡的活計,讓她們從早到晚忙得壓根沒喘氣的時間,對方自然就不想改嫁了,到時自家就能得一座貞德牌坊可是反過來,她認為那些中年喪偶的男子,理所當然就可以續弦4
正在納鞋底的陸氏見天幕中提到自己,一開始還很高興,以為她也要被仙人夸了,等她仔細看完,臉上頓時一陣紅一陣白的。
她低聲跟心腹仆婦嘟噥道,什么刺不刺的,這個仙人,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女人活一輩子,就該有個女人的樣,好生生待在家里干活,不給男人添亂,這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再說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丈夫死了好好熬個幾十年,為家里掙塊貞節牌坊,多大的榮耀
啊哼,那些隔三差五想出門、燒香看戲的小蹄子,無非就是想勾搭男人,一個個閑得慌
仆婦義憤填膺道,就是往后這大街上,若到處都是些拋頭露面的女子,這世道就亂套了,不知有多少男子要被那些小妖精勾得丟了魂哦喲喲,想想都可怕
雖然比不上婦好時代的女性地位,但相對而言,秦漢時期,女子自由戀愛、離異、改嫁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法律也并不單方面保護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反而會強調雙方應該履行的義務,比如秦律和呂雉頒發的二年律令中,都有針對男性出軌的嚴厲懲罰措施5
在西漢時期,劉向編撰了列女傳,開始拿條框往女性身上套,不過,這一時期對女性的標準還算多元化,貞順節義的女子能被嘉獎,有才能仁智的女子,同樣能獲得嘉獎等到東漢了時期,對女性的評價標準,開始變得單一起來,漢宣帝在公元前58年,頒布了華夏歷史上第一部獎勵節婦的貞婦順女帛詔,朝廷通過旌表獎勵制度提倡節婦同時,隨著班昭的女誡、荀爽的女誡、蔡邕的女訓相繼問世,說明這一時期,在理論上開始重視女性貞節6
班昭自從看了這個話題就一直在思考,她不解,憑女子綿薄之力,如何能與大力推行女德的朝廷抗爭
她喃喃自語道,朝廷要推行貞節,我們若教會她們如何順從,她們不就能少吃點苦頭了嗎女人這輩子再強,還能強過命去我不是想害她們啊
但是,據后世專家以柱狀圖統計各地縣志節婦顯示,整個兩漢時期的烈女節婦只有22人,而兩
漢總人口高達12億人,可見當時朝廷推崇的節婦觀念,在民間并沒有引起跟風值得一提的是,秦漢時期贅婿在民間也很風行,在漢朝顏師古對贅的解釋,可以看到主流社會并不一味以男子身份為尊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秦漢時代離后世非常遙遠,但后世人熟知的這一時期才女奇女子數量,卻要比后世很多朝代更多,比如權傾朝野的宣太后,富甲一方的巴清,為國遠嫁塞外、維護邊境和平的王昭君,博學多才、精通音律的蔡文姬,寫下白頭吟的卓文君,精通算學、續編漢書的班昭
聽到這里,章臺宮的群臣紛紛身軀一震,這是被表揚了他們偷偷抬眼朝秦始皇看
去,咦,陛下臉上竟難得有了幾分笑意。
下一瞬,眾人聽到秦始皇沉聲道,諸卿稍后留下來,翻一翻大秦律法,把不利于女子的全劃掉。
被神仙表揚的感覺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