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老見他興致不高,和之前笑著的模樣完全不同,以為他被嚇著了,安慰道“別怕,是好事,是給你做出了龍骨車的嘉獎。”
顧璋目光如炬地看向他“您買去的圖紙,是獻上去了”
“當然,這樣好的東西,適用范圍很大,自然要盡可能讓更多人用上。”燕先梅應道。
他們這邊在聊天,吳縣令知道顧璋沒事,心里松了口氣,加快速度處理眼前的爛攤子。
很快,顧璋又一次感覺到權力切實的好處,簡直比末世里通用的實力更沖擊人心。
那縣令不由分說,沒有如同永河村人猜測的那樣各打五十大板,也沒有拖延,甚至沒有詳細調查,不由分說地直接處罰了大豐村人。
“聚眾鬧事,以陋習之名構陷他人,但凡參與此事者,帶回衙門重打二十大板,今年人頭稅以最高標準繳納。”
姓吳的縣令不過簡單一句話,那些講不通道理,打架也打得兇惡的人,頓時面色慘白,不敢多言。
甚至有人直接跪在地上“求大人開恩。”
顧璋垂下眼瞼,藏住深邃烏黑的目光。
大豐村來鬧事的人,甚至都沒有太多機會哀求,就被吳縣令帶來的衙役壓走。
吳縣令額頭冒著冷汗,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完一切,這才恭敬地請人過來“趙公公,大伙都準備好了。”
騎著高頭大馬的黑色勁裝的侍衛下馬,抬著一被紅布包裹的牌匾走過來。
馬車上也下來幾人,領頭者顯然是吳縣令口中的趙公公,后面跟著的小太監用托盤拖著一卷黃色的卷軸。
趙公公聽侍衛回稟,也知道了剛剛發生的事,心下感慨自己來得及時,否則皇上要嘉獎的人出了事,他這個辦差的也討不到好。
永河村的村民此時一改此前的郁悶和憤怒,盡管無人說話,身上還帶著不少傷,卻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喜悅。
他們跟在顧璋一家后面,喜氣洋洋的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寧都顧氏顧璋聰明過人、獨具匠心,創利國利民之龍骨水車,功勞卓著特賜才智英敏匾額一塊,免除顧家名下田地三十年賦稅、顧氏一族賦稅減半”
“欽此。”
后面永河村中顧姓人家都忍不住喜形于色,連身上的傷口和疼痛都忘記了,喜形于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顧方正更是連忙拉著顧大根,叫上族里穩重的漢子,小心翼翼地接過匾額。
那些粗手粗腳的毛頭小子,連上前碰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直到趙公公離開,這股喜悅都沒散去,反而熱鬧得到達了巔峰。
大柱捂著肚子,疼得齜牙咧嘴都要大笑“哈哈哈,咱們以后稅減半了減半了減半啊”
“這可都沾了小石頭的光”
德貴叔也小心抬著匾額,擦了擦手上的血漬輕輕撫摸那塊匾額,喜上眉梢道“有了這塊匾額,以后看誰還敢來永河村鬧事”
顧方正滿臉喜氣,挺直腰背,覺得自己像是長高了一截。
有了這塊匾額,他們永河村,他們顧氏一族,起碼能有幾十年太平無憂的日子
日后每年繳納糧稅,他都不用戰戰兢兢擔憂了。
大家都沉浸在喜悅里。
唯有顧璋抿著嘴,臉上沒有太多笑意。
他爹額頭上的那個口子,都還在隱隱往外滲血。
幾乎人人身上都有傷,卻為了一塊匾額高興至此。
顧璋回家找出了幾種藥粉,這是他為了泡藥浴鍛煉身體準備的,準備了幾十種。
他將幾種挑出來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又找王氏拿了做衣服剩下的碎布頭。
他回來時,大伙都沒散,有不少人都直接坐在地上,一邊疼得抽氣,一邊還要高興地翻來覆去討論這件事,說龍骨車,說匾額,說顧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