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間這樣的屋子,往外租賃一年就能得十四兩,雖然算下來沒有買田租田合算,但是不用辛苦操持。
倒不失為一門好營生。
他問“這樣的院子,買下來是多少錢”
牙人道“這套宅院價格一百三十兩,我們牙行會抽成五兩,幫您完成所有手續。”
顧璋算算比例,租售比大約在十五比一,雖然同等價錢比田地收入少了些,但是不用擔心天災、蟲害,人力各種因素。
以后倒是可以考慮買點房屯著,免得錢財在身上,總被他一個手松就花光了。
價錢談妥了,帶著戶籍與主家的房契去衙門一趟,簽訂了四年的租賃協議,落腳的位置便是有了。
鄉試多安排在院試的后一年,三年一次,但是明年的鄉試,顧璋是不打算下場了。
他的目標,放在四年后的那一場。
雖然沒有老家的院子大,但顧家人都知足常樂。
顧大根一把子力氣爬高爬低,把家里好生捯飭一番,他趴在屋頂上,稀罕道“府城房子就是不一般,瓦片里不知放了啥,又不漏雨,屋里又亮堂,我學會了,日后回家也給家里改改。”
顧老爺子也開始做些沒帶來的小家具,一點點填補家里的空缺。
王氏和秋娘麻利地洗洗涮涮,一桶桶水被提上來,屋子沒多久就煥然一新,地上青磚都锃亮透人
問心學院要求到學院的日子很快臨近。
顧璋到學院報到。
問心學院在半山腰,沿著石階兩側都是銀杏樹。
如今入了秋,滿樹茂密的葉子都黃透了,滿地的落葉也是金燦燦的,踩上去會發出咔嚓咔嚓的細碎聲響。
“咔嚓”
顧璋沿著石階往上走,看著周圍黃得滋潤的美景。
且不知,許多上山路上的人,也都在看他。
問心學院里,有正在備考鄉試的秀才,最年輕的一批也多十六七歲,也有考中舉人,但是沒考中進士,繼續回來苦讀的,年紀范圍就更大了。
若用現代學校類比,大約是高中和大學的混編學院。
而顧璋,十一歲,宛如走錯了門的小學生。
“今兒不是探視日,怎么會放家眷進來”
“不是,你沒聽說啊今年院試的小三元才十一歲,我估摸著他就是顧璋了。”
“什么”有些學子確實不關注自己已經過了的考試,只往上看更高階的考試,但聽到也愕然“你再說一遍,小三元十一歲”
想想自己十一歲,連四書五經都沒背完,童生都還不是,都忍不住有些懷疑起來。
“我倒是聽說他做出一種能讓人清涼的神仙水,今年院試炎熱悶蒸,許多人沒發揮好,說不定是沾了這個的光。”今年因為炎熱沒發揮好的學子不忿地小聲道。
這個開學日。
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就在學堂里傳播起來,而且傳播的很快,畢竟人有了名氣,是非也自然多了起來。
顧璋對此還一無所覺。
他正在寫文章,這是書院的入學測試。
問心書院內分兩個平行的院,一個是準備鄉試,備考舉人,另一個是準備會試、殿試,備考進士。
每個院內,又分甲、乙、丙、丁四個組。
甲組是最優秀的,可以下場一試。
乙組次之,還需努力進學,若想搏一搏,也可參考試試,但大多都名落孫山。
丙組是已經完成基礎學業。
丁組則是每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