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來說,即使有人發揮失誤,寫了不被看好的文章,也頂多是夫子,還有相熟的同窗知道。
但經過項門在放榜時那一鬧,現在幾乎整個學院,對顧璋的文章,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僅是今年剛入丁組的新生。
連前面已經要下場的甲組學子,還有隔壁已經中了舉人,正在備考進士的學子,都有所耳聞。
畢竟,顧璋可是敢挑戰農之紀要權威的勇士。
即使不認得臉也沒關系,“就那個看起來最小的那個就是,你遇到了就能一眼認出來。”
顧璋踩著散落的金燦燦的葉片往學院里走,遠遠就能聽到帶著陡然升高音調的驚呼聲。
可當他一走近,聲音就越來越小,最后變得鴉雀無聲。
依稀能聽到“看”“噓”“看那邊。”“就是他”
顧璋“”
前些日子感覺自己像是猴子,這會兒好像直接變成國寶了。
顧璋佯裝鎮定,面不改色穿過這條道,走到他們班的教舍門口。
這才聽到了那些突然小下去的聲音,到底是在討論什么
“那日后咱們背的農之紀要還能再用嗎”
“從前朝傳下來的,幾百年都沒事,應該還能再用的”
顧璋嘴角稍稍向上揚。
原來背書的時候,他最討厭那些全文背誦,沒想到如今有一天,他也能成為影響教科書,被學子嘀咕的人。
感覺居然還不賴,怪有意思的。
若他再努把力,指不定農之紀要這本書,就要年年更新了。
日后會不會有小師弟,對著好多版本的農業書愁得頭禿,然后在心里悄悄吐槽,偏偏還要苦著臉繼續背。
想到這個,顧璋突然覺得心里樂得很。
顧璋走進門里,在自己的位置上放下了書袋。
“這是丁夫子批改后的答紙。”黎川將他的答紙放到桌上。
顧璋“多謝。”
問心書院中也不全是家境富裕的學子,學院會補助,但學子需要輔助夫子完成些瑣事才行。
黎川看了眼他的工整的答案,有些佩服,若他被流言所擾,也不知有沒有這份穩定的心態,靜心向學。
他即使認真上課,也不過解出來兩道,對第三道遲遲沒有思路。
回去之后也琢磨了許久,才勉強想出兩種解法。
但今日看了顧璋的答案,有些被驚艷,竟還有這般簡潔明了的解法。
若不是此時此景有些不合適,他都想拿著題目來討教一番了。
他低聲提醒道“我方才從夫子那邊回來,聽說學院要給你重新排入學考排名。”
提醒完,就繼續分發其余人的答紙,這是他日常的工作,不能耽擱夫子上課。
果然。
學院當天就重新張貼了入學考試排名,院長還道“這是學院的疏漏,為表歉意,此榜將會高懸一月。”
緊接著,又傳出欽差去顧家傳圣旨,封賞顧家父子為官,兩代女眷封誥命的消息。
一天之內可謂風云變化,可謂讓學堂中的學子有些恍然。
他們如此埋頭苦讀,也不過一個秀才,秀才是沒有什么錢財的,更別說當官了。
如果想要當官的話,起碼也是要舉人才行,而且若自己去找門路當官,還不知要花多少人情,排隊等多少年。
即使日后僥幸考中,一甲也要從七品官做起。
顧璋竟靠一篇文章,給家中掙得如此大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