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是顧相公”
“我就知道,這個解元非他莫屬科舉不就是選人去當官嗎咱寧都誰不覺得顧相公是當官的最好人選”
“李老頭你昨日跟雷神打招呼果真有用”
李老頭早就興奮得跳起來,他聞言嫌棄道“小農神大人靠的是自己的本事,關雷神什么事”
他一副“別來沾邊”的表情,眼瞧著就是用完就扔,考上了是真本事,沒考上就是雷神不講神仙情面,沒幫忙。
沒道理的很。
可他本人一點也不覺得不對勁,樂呵呵地鉆出去,回村吹牛去嘍
茶樓里。
余慶年眼里有些失落,但沒一會兒就打起精神來,笑著作揖“恭喜璋弟連中四元。”
都不用看榜的小廝前來報信,就光下面傳來的動靜,足以聽到他們幾人的名次。
余慶年排第一,黎川排第七,金瑎則更后一些。
顧璋也笑道“也恭喜余兄連登黃甲。”
捷報接連送來,茶樓里的氣氛也高漲。
鄉試取人的名額,是按照當地人數分配的,大府80到100人,小府或者文教不興的地方,只三四十人。
寧都府不上不下,每三年鄉試,取的名額約為五十人。
不過是問心學院中,兩三個教舍能容納的人數。
更別說除了近年來因為有大儒而名聲鶴起的問心學院,府城還有別的學院、學堂、私塾
還有因為錢財不足,無法到府城學習念書的學子,他們有的在自己家鄉苦讀,有的開了私塾邊掙錢養家邊念書。
只等三年鄉試之期一到,這才趕來府城參加鄉試。
故而每年參考的學子,不計其數,卻只有大約五十人能中。
錄取比例是驚人的低,但如今同坐在一桌的四個人,全都高中,聽著就十分驚駭。
“旁的就算了,黎川遇到臭號竟然也能中我聽說他出來的時候站都站不穩,還是被攙著出來的。”
“他們三也就算了,我平日學院考試,名次還總在金瑎前頭,我這次都沒中,他竟然中了”
顧璋了然,估計那位新任的提督學政,確實和傳言中一樣,更喜歡辭藻華麗的文章,也更喜歡金瑎那種讀起來就透著靈氣,讓人覺得酣暢震撼的詩詞。
前頭壓著本性,也許是憋狠了,等到后頭,就釋放本性了,緊著自己喜歡的來,所以金瑎的名次也比料想的前一些。
學子們紛紛前來道喜。
有人實在忍不住問了,“連續多年都無人在臭號中高中了,多半半途放棄,黎兄是如何做到的”
黎川起身回禮道“還是依仗璋弟想的法子,我們在鄉試開始之前,進行了一次模擬考,與鄉試完全一致,得了些經驗。”
若不是先頭有了經驗,備了蟲蟻藥,改了做題的順序,將題目盡量壓縮到頭一天還不那么惡臭難忍的時候,他恐怕還真撐不下來。
“何奇之有咱們學院不是每旬都要來考一次嗎”
黎川解釋,不是學院那種只模擬了題目的考試,而是什么都模擬了,連號舍都一樣,三天兩夜不出來,提前全方位體驗一遍。
“多虧了這璋弟,否則我恐怕要再蹉跎三年了。”
顧璋感覺大伙的眼神都熱辣起來。
他連忙道“還是黎川你自己心志堅定更重要,否則什么經驗都不起作用。”
金瑎偏偏來拆臺,他感慨道“我也覺得這個法子對我頗有助力。”
詩詞題順序在最后,若寫完前面巨大的題量,又在號舍煎熬三天,等第三天,他恐怕真寫不出來交上去那樣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