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府。
已經成婚的祝子瑜和盛千琴,正在爭辯。
他們屬于典型的聯姻,強強集合,卻沒有多大感情。
祝子瑜看中了盛千琴的美名,原本還是有點期待的,如今卻沒了半點感覺,直接納了幾個通房享受小意溫柔。
盛千琴也瞧不上他“你好歹也是個榜眼,能不能爭氣一點狀元、探花都比你強也就算了,二甲里也有個名聲鶴起,被皇上召見好幾次的,你在翰林干了些什么”
祝子瑜也郁悶,對上盛千琴銳利地、帶著點瞧不上的視線,被狠狠戳中了傷處“多少屆翰林學子不是這樣過來的你盛家父兄在戶部不一樣被顧璋教”
他就氣惱了,往年翰林都是最清平,最安寧的地方,怎么顧璋一來,全都變了
祝子瑜被戳了傷口,拂袖而去。
盛千琴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沒動,伸手用力一揮,一旁小桌上的幾張報紙,全都飄到地上,她深吸一口氣命令道“以后再送來上,把顧璋給燕芷寫的全部裁掉。”
丫鬟“是。”
盛千琴的陪嫁嬤嬤知道她掐尖要強,看到報紙上那些,心里肯定不舒服,于是安慰道
“夫人其實不必生氣,單論婚宴,您與祝公子的婚宴,交盛祝兩家之好,朝中不知有多少人前來賀禮,盛大隆重。顧璋日后再好,畢竟也根基單薄,婚宴有再多噱頭,也定然沒您的熱鬧體面。”
盛千琴面色這才緩和“我倒要看看,婚宴條條框框的規矩下,他還能整出什么噱頭來。”
即使心中不得不承認燕芷運氣好,竟然真遇到個眼瘸喜歡她的,但眼下這一場還是讓她心情稍微好點,大話放出去了,還吹得這般厲害,沒做到豈不貽笑大方若男方請不到多少人出席,只有女方賓客,就更是一樁談資了。
眼見著報紙一日日變好。
儼然要走進千家萬戶,京城許多家族們,都已經向龔家書局按照月或者年來訂購。
在街道上、茶樓里,甚至路邊攤,要是誰能捧著一份報紙,在配上一杯閑茶,慢慢喝慢慢讀報紙,那絕對是身份的象征
絕對是引人側目,倍兒有面子的一件事
這日早朝后。
顧璋和上次同一批大佬,被明盛帝留下來,一起來商議報紙的事情。
這已經不是普通報紙了,儼然要發展成能引導輿論和民心的武器。
諸位大佬等待顧璋先開場發言,灼灼目光默契的停在他身上。
顧璋慢條斯理地從袖口掏出一本折子。
“這是臣擬的有關報紙的折子。愿意將此法獻給皇上,獻與大宣朝廷,不取分毫。”
顧璋表情大義凜然,實則心里暗搓搓算著,若是不成,朝廷不要,他打打廣告還能掙錢,但是現在成了,廣告多半是要減少,甚至直接被砍掉了。
就憑這個時候的紙墨成本,再加上百姓識字率不高,許多都是合買一份,或者直接不買靠嘴打聽,不做廣告肯定是要虧錢的
賣得份數越多,賣得范圍越廣,虧得越多
不賺錢也就算了,他顧璋絕對不能虧錢,這是原則問題
明盛帝和諸位大佬都接過折子傳看起來。
顧璋的寫得仔細,調理也清晰,怎么選稿子,怎么定稿子,怎么讓百姓有議論的,每個版塊的作用,哪些絕對不能刪一切都清晰明了。
朝中大臣們都不傻,拿著這個折子,想來都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這些大多一品、二品,至少都是三品的大佬們,看過了毫無保留的折子,再回憶顧璋剛剛說的“無償上交”的話,心中對顧璋的好感再次大大提升。
不是誰都有這樣的聰慧,能想出這樣對國有利,又能開民智的法子更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心胸,愿意將揚名又掙錢的法子,無償貢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