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都好奇地問“是要處理成那種碗口大小的麥粒嗎”
顧璋指著一袋麥子,沒好氣地說道“你看這像是碗口大小嗎虧你還是個讀書人。”
田豐“那么好的肯定要留在寧都作種,怎么會帶來。”
顧璋拳頭捏緊,給田豐啪啪兩拳,造出一對烏黑熊貓眼。
“眼睛不要可以丟了,還有,把錢還我”
他的錢,可不能便宜了這個見到什么都要薅干凈的周扒皮
顧璋拉了合適的糧食,先放在府城糧倉里存起來,打算等明年播種之前,小小地“處理”一下。
把糧食清點好之后,軍中也飛快向朝廷,八百里加急送了戰況、收到糧食的情況。
京城文武百官,此刻都還沉浸在前些日子收到寧都知府消息的余韻中。
簡直震驚朝野
竟然有人能得民心到如此地步
寧都知府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這么多人都為之焦頭爛額的事情,被顧瑤光的爹娘做到了
真的籌集到了糧草,要給邊關送去
據說是秋府君主事,一個女人,竟然如此厲害
寧都知府是沒有途徑發八百里加急的信函的,盡管他用了最快的法子,等消息到京城的時候,送糧食的隊伍早就火急火燎地出發,走出了好大一截了,明盛帝想派兵去護送,都不知道人在哪里
明盛帝幾乎是立刻朝各個府城下了令,保證一路暢通,又同時給邊關發了信函,其中的時間差,簡直讓人心急如焚。
更別說秋娘和顧大根,加上一群百姓,根本沒有給朝廷發消息的自覺,腦子里都是“我去救兒子”“我去給小農神送糧食。”
主打一個民間團隊,風騷走位,皇帝是誰
要是完全沒消息吧,可能也還好,不會如此心急,可偏偏時不時會從各地官員,駐兵那兒傳來一條消息
“皇上,糧草到我們這兒啦,很多我們已經安全護送糧草入了下個府城”
這是報喜暗搓搓表功的,糧草沒在我的地方出事,我給好好地送出去了,接力棒交到下一府手上
誰也不敢打糧草的主意,怕有個閃失,背上通敵叛國的鍋,再加上秋娘和寧都百姓都護得緊,于是他們只知道“很多”,沒有具體數量。
這可不急死人嗎
還有鏢局里老手帶著隊伍抄近路,繞過了某個城池,直直沖著邊關而去的。
那城池顫顫悠悠打報告“沒看到啊,我日日守在城門口,還派衙役沿著官路打探,真的沒看到隊伍的蹤影。”
這官員嚇得以為自己這兒出了岔子,然后又多思多憂,覺得會不會有人把責任扣在他頭上
折子寫得那叫一個惶恐不安。
送入京城之后,簡直把文武百官心都嚇掉了。
這一封封折子入京,不但半點沒平息擔憂,讓京中知道糧草情況,反而讓所有人心都懸起來。
明盛帝更是氣極,直接把折子摔了。都護送了,不知道一路護送到邊關去嗎怎么還一副功德圓滿的語氣
可后面再補發圣旨,人也追不上了,甚至糧草都不知去向。
仔細算算,往后一段路,竟然都沒有合適的駐兵了,從京城派兵的話,還不知他們走的是那條路,追上說不定糧隊都快到邊關了。
簡直氣得肝疼
這樣心懸著,百官都輾轉反側,日夜難眠,一邊加緊速度籌集糧草繼續往邊關送,一邊關注著這只滑不溜的,神出鬼沒的民間送糧隊的情況。
寧都百姓為顧璋捐贈的糧草,到底有多少減去一路消耗之后,到了邊關還能剩多少
有沒有順利抵達能不能趕在糧草耗盡,匈奴開戰前趕到
路上會不會遇到什么危險
一個婦人主事,真的能行嗎
在滿朝官員心急如焚之時,來自邊關八百里加急的軍情,終于快馬揚鞭進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