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璋很無奈。
這年頭說真話沒人信了。
顧璋在一眾宛如探照燈般的目光下,縮了縮脖子。
他環視一圈,發現竟然連明盛帝、燕先竹、萬剛、盛正業、戎景山這些老熟人,都用同樣的目光看他像是真的覺得,他有這個能力,能把那些東西全部都做出來一樣。
顧璋“”這不會就是今天皮一把,明天坑個人反彈來的福報吧
沉默,是今早的朝堂。
顧璋秉持“敵不動我不動”的戰略,假裝什么都沒看到,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在原地。
才沒有看我,嗯、沒錯,不是在看我
還是明盛帝先打破了沉默“天工學校學子表現良好,所出適用于各地的灌溉車,對節省民力大有裨益。”
工部和戶部立馬站出來,他們要安排各地官員,將這批農具應用于民,向百姓推廣。還有在京城沒法試驗的灌溉車,也要趕緊安排到當地去試驗。
百官還是理智的,明盛帝開了頭之后,也紛紛說起了天工學堂最新的發明創造。還有如何應用,除了那些學子的家鄉,還有沒有同樣可是使用的地方等諸多問題,一一在朝堂上解決。
越是討論,越是震驚。這么多學生,這么多想法,還能看出,確實不是出自顧璋之手,畢竟每個人做出的東西,都帶著濃濃的地方色彩和個人特色。
但神奇的是,又能看出都脫胎于一種理論學派思想這是一套成體系的東西。
這下,原本質疑考試成績,甚至大放厥詞說這肯定是錯的,又大張旗鼓去現場試驗找答案的官員,都有些沒臉了。
人家已經做出成果來了真正能利國利民,有益于百姓的,而他們呢有的連入手的地方都還沒找到。
顧璋也參與討論,給了些建議,還為這些做出了實績的學子們請功。
“臣以為,既然顧大學士有教人之天賦,天工學校的學子能迅速出成果,咱們應當重視起來,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用,女子和不識字的農人著實浪費了些。”吏部一員外郎出列,建議道“不如選些待官的舉子進學,想來能有更好的效果。日后他們外任當官,也能直接應用于地方,一舉兩得,實乃美事一件。”
顧璋
這是什么強盜邏輯他認識這個人,名叫平正豪,之前看著好好一個人,頂多是跟李老一樣保守了些,古板了些,怎么能說出這種腦子有坑的建議
覺得東西好了,想要自己上了,就把弱勢人群踢走,妄圖取而代之,還美其名曰提高資源利用率,得到更好的回報。
顧璋嗤笑一聲“這些學問,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平大人應該深有感觸才對。”
平正豪臉色微漲紅,想到自己才三十多的分數,他強辯道“我朝舉子和待官之人眾多,肯定能選出更厲害的,”他朝禮部李老尚書尊敬地拱了拱手,“如李尚書、燕老這般天賦卓絕之人也定不在少數。”
“我不同意。”顧璋不給他反駁的機會,一口拒絕,還斬釘截鐵地維護道“他們就是天賦最好的,沒有人可以取代。”
突然被牽著進來的李老,也深深皺起了眉頭,明明是他曾經一力促成之事,但現在聽了,卻有種難言的可惜。
在顧璋的提醒他后,他對那些底層百姓中來的不識字的學生,多有關注,到后面發現真的思維靈巧機敏,便又多加照拂,比如不寫過多的板書,多互動提問。
投入了不少精力,又看到人在自己的照拂下一天天變好,宛如逐漸擦亮蒙塵的明珠,那種感覺實在讓人激動。
誰不喜歡勤奮刻苦還聰明的學生呢
他甚至都萌生了收其中一個為弟子的想法。
還有那個極為聰慧的小姑娘,每一次都能跟上他的想法和節奏,甚至時不時的問題會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激發出他源源不斷的靈感,絕對是格物之學的天才
想到她要離開學校,回去嫁給不知誰為妾,或者嫁給一個小門小戶為妻,從此困于后宅或為生計勞苦,李老幾乎惋惜得心中絞痛。
她能做出一個“水流筒車”,還帶動那么多學子有了靈感,日后絕對能有更多的成就和作品,對百姓大有裨益,怎么能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