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璋將六個不同方向的都府,分成了三趟。
中途會回京休整,也會買了當地的小吃、布料、特產帶回京城。
種田歸種田,要是出門太久,他怕他家崽崽會不記得他這個爹。
顧璋不僅從外面往回帶,每次回來,還和全家一起在京城買買買。
這還不夠,金家這些年細水長流、穩穩當當的玩具鋪子,仿佛打了一針雞血,各種適合不到一周歲小娃娃的玩具,一個接一個地噴涌而出。
這玩具是誰做的,誰想出來的,用腳趾頭想他們都知道是誰
京城百官“”
他們怎么看,顧璋都不像是去公干了,那樂呵勁兒,買買買的勁兒,真的太像是那些閑散的世家子弟出門游學玩耍了。
“兒子都有了,顧大人怎么還不成熟起來”
這是許多京城官員都不約而同地納悶的事情。
顧大人別的事不能按照常態論處也就算了,怎么一歲年紀一歲人這種事,也和旁人風格完全不同
其中感觸最深的,還是從顧璋兒時就了解他的那批人,燕先梅、明盛帝、燕先竹、榮大學士
他們從好多年前,第一次被坑,了解了顧璋的性子后就開始盼啊盼啊。
等大些自然就好了,現在還小,性子跳脫也是正常。
等以后考中進士,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肩膀上擔了責任就知事了。
等娶了媳婦就自然成熟了。
等日后有孩子就穩重踏實了。
等
呃,他們驚愕地發現,一時竟找不到說辭了
還能等什么
總不能等顧璋兩鬢生出白發,進入花甲之年的時候,再變得穩重成熟些吧
更讓人錯愕的是,即使想到了顧璋日后鬢生白發的模樣,他們也想不到顧璋成熟穩重、安安穩穩做事,不作妖不坑人是什么樣子
一閉上眼睛,就是顧璋那雙滿是笑意的眼睛,像是帶著明媚的春光,又像是藏著狐貍一樣的狡黠。
“即使是老了,他肯定也是個氣死人不償命,讓人又愛又恨的老頑童”李老尚書憤憤然說道。
“急什么”燕先梅給好友倒了一杯清酒,撫了撫白胡須,慢悠悠滿足道“老頑童也挺好,每天高高興興的。”
也許是學了幾分顧璋的促狹和隨意的心態,年紀更大的燕先梅心態也平和多了,他說“而且等他老了,又坑不到我們了,也是小年輕去受苦咯”
李成端起酒杯的手一頓,有些微醺的腦袋忽然被老友帶偏是啊,等那小子老了,他都成一捧灰了
再想想那時候的百姓的日子,李成忍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是極是極”
顧璋這個任務確實輕松,至少相比在邊關兢兢業業的幾年,這一年可謂放松。
都是他最自信的領域,還有足夠多的聽得懂他想法的學生去踐行。
他甚至有時候只用提點一下,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地拿出好幾種不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