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種東西,幾乎能預料到,根本爭不出結果。就跟語文閱讀理解一樣,選哪個答案都能說出花來,都有道理。
瑤光你來評評理都是你教的學生做出來的,你說說哪個好
顧璋樂了,合著他變成參考答案”了
他說a對,那就是a對。
他說b對,那就是b對
他記得清清楚楚,上輩子曾經有次語文課,老師先把a選項講得很有道理,后來發現看答案看錯行了,正確答案是b,又能很快面不改色地把之前講的圓回來,又把b說得頭頭是道。
他覺得自己現在的厚臉皮和口才,和這位兒時記憶中的語文老師,未嘗沒有關系。
畢竟那次太過震撼,以至于他小時候偷偷觀察了很久這位老師的言行。
顧璋翻看了隨信件一起寄過來的幾張報紙。
雙方都翻來覆去挖掘己方的優點,又各種角度不斷說明己方為社會帶來的效益更高。
“傻不愣登的。”顧璋輕笑一聲,提筆打算給對方回信,在墨汁染上信紙的瞬間,腦海里極快的閃過一絲靈感。
這是個好辦法啊
既然百姓們各有各的喜歡,各有各的理由,那他不如來個大評選
名氣是個好東西。
他不在乎,覺得無所謂,可其他人在乎,甚至看得比什么都重,還身前身后名都要。
顧璋立馬換了一張信紙,開始忽悠人了。
他在信中洋洋灑灑寫了一套邏輯自洽的忽悠詞,說自己畢竟是當夫子的,不好評價誰更好誰更差,這會打擊學生的靈感和積極性,他寫著靈瞻詩詞讓我驚為天人,文章也絕妙,若靈瞻想知道答案,不如投稿到官報上,讓更多人來評評理
他還“十分貼心”地給出小建議說“若想要更多百姓站在你這邊,我建議你寫幾首朗朗上口的,不需要太多文化,一聽就能明白的詩歌來說其好處。”
金瑎一看,就感動得淚眼汪汪,瑤光果然是站在他這邊的看看這些貼心的小打算,這不就相當于讓他贏嗎不愧是他的好兄弟。
金瑎風風火火地整理出來,給大宣第一日報投稿,還在小報上約戰,讓對方也投稿,一起見真章
顧璋腦子里有了大致的造勢框架,先跑了一趟皇宮。
不出他所料,明盛帝也有讓天工學子入仕的念頭。
顧璋“我就知道”
當年能追到鹿鳴宴上去給他安排差事,明盛帝這個惜才的,恨不得把有才華的人都拉來給他做事,怎么可能半點不心動
明盛帝頓了頓道“這事,有得頭疼。”
往淺了說,這事撼動了科舉這個實行了千百年的制度。
更是觸動了現在百官的利益。
他們都是一步步千辛萬苦考上來的,憑什么有人能直接入仕那日后誰都能這樣,豈不是亂套了
再也不用讀書了,想個辦法,找人買一個利國利民的新發明,是不是就能直接入仕了
還有,科舉上來的是天子門生,而天工學校的學子都是顧璋一人門生,若開了這個口子,顧璋的人脈就太可怕了。
旁人是年到老了,才能黨羽遍布整個朝堂。
他小小年紀,上交好朝廷重臣,中有桃李滿天下,下有無數百姓交口稱贊。
上上下下好像沒有人不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