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還是做原來那些事,可皇子們卻接下了原本明盛帝的任務。
最初是喜悅的,得了權利誰不高興
但是慢慢就高興不起來了,甚至感覺亞歷山大。
管理一個如此高速發展的龐大國家,是極為勞心勞力的。
猶如掌控著方向盤,駕駛一輛加滿了油的龐大車輛,油門還踩到底,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未知的道路上狂飆。
心態、技術、經驗、判斷力,反應能力但凡有一項稍微差一點,根本駕馭不了這輛車,只會讓事情往無法想象的方向發展,只能眼睜睜看著,完全無力解決。
顧璋雖然嘴上說明盛帝是個渣爹,但言傳身教,身教永遠比言傳有效一百倍,有明盛帝這個榜樣在,皇子們其實都并不差。
原本不少皇子都對皇位有覬覦之心,覺得自己不比兄弟們差,也有資格坐皇位。
但忽然從干一件件具體的政事,變成接過當皇帝的某項具體事宜,簡直感覺要被壓垮
坐上這個位置責任太大了,擔子太重了,每天要累死
沒上之前我也能行
上手之后太難了,太苦了,我不行
而且即使坐上皇位,想要超越父皇的成就,簡直難如登天。
原本暗潮洶涌、暗中你爭我搶的局勢,竟然一年年平息下來,每年都有皇子主動退出競爭。
起初退出人少,也很慢,很多皇子想要扛一扛,說不定就能適應了呢
但隨著不斷有人認清自己可能真不是當皇帝的料,從皇位競爭中退出,原本n個人分攤的事情,一下就變成n1個人分攤,難度陡然增加。
這顯然是個惡性循環,在與日俱增的壓力下,在退出皇子逍遙生活的吸引下,退出的速度竟一年比一年快。
也許是有顧璋這個幾乎被大宣神話的成功人士在前面做榜樣,大宣氛圍并不緊張。
父母并不要求孩子學理就一定要考上天工學校,反正學了理科,在這個滿是機會的國度中,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走仕途的人家發現孩子沒科舉天賦,也不逼著孩子苦讀,反而轉換思維,看看有沒有發明天賦再看看有沒有出海當外交官的語言天賦又或者干脆放孩子出去游學兩年,積累人生閱歷,說不定運氣好,能找到擅長的事呢
沒見出海揚名的,發明揚名的,喜歡到處坐船玩,畫了江河海域圖的人都揚名了
渝躍鳶飛提醒您穿成農家子靠植物系統飛升首輔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還有養出了會說十幾種語言的鸚鵡老頭,也聲名遠揚,財源滾滾。
就連原來那些誆騙人吃丹藥的道士,都一個個發明出好多東西,給自己贖身,搖身一變成了天工學校的科研人呢
在這樣百花齊放,行行出狀元,還少有歧視的情況下,百姓反而有種淡淡的松弛氛圍“也許人生就該如顧公一樣瀟灑享受”
當然也不是沒有天生的卷王,卷著卷著就卷到高官了,然后開始為理想、為百姓社稷而奮斗
顧璋多來點
卷王越多他越悠哉
卷王卷卷更快樂,助力他躺平他也快樂,雙贏
顧璋持續給明盛帝打血條。
明盛帝也逐漸體會到這種獨特的快樂,開始給兒子們、臣子們寫信、寄特產。
壓力山大的皇子們“”
看著他們最崇拜的父皇,再看看手上處理不完的政務,還有接見不完的朝臣,一天下來,腦子都嗡嗡地疼。
當皇上真的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
當皇儲之爭只剩下最后一位皇子的時候,他的腦海里也忍不住浮現同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