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
這些名字,依舊被后世以各個版本文字,記述著他們取得的光輝戰果。
只是很可惜,李梟即便想和普魯士聯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宗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畢竟普魯士絕大部分的人信基督教。
而俄羅斯信奉的是東正教,雖然都是耶穌和耶穌他媽的教徒,但教義上還是有著不同。
在基督徒的眼里,大明是妥妥的異教徒,是這個世界的異端。
好多教士,都想將不信教的那些人綁在火刑柱上燒死。
這是他們對所有異教徒和異端的標準操作!
北線終于被穩定在斯摩棱斯克一線,不過戰爭雙方都已經拉開架勢,準備在凍雨結束之后,開始一場曠世大戰。
普魯士有的是龐大的軍事資源,而大明擁有的是坦克,飛機,大炮的現代科技資源。
孰勝孰敗很難說,至少李梟知道,在朝鮮就有一支只有少量重武器的軍隊,擊敗了強大且不可一世的鷹醬。
那個時候鷹醬的軍事力量,對如今的大明來說可是碾壓式的存在。
有時候,技戰術的合理運用,戰士的作戰意志和水平,也能夠決定戰爭的走向。
而不是光憑軍事科技,就能夠取得成功。
不過德國軍隊至少坐到了,牽制住大明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主力,使得他們不能夠向南線支援。
南線!
法國軍隊正在向察里津挺進,拿破侖麾下的猛士,比他們的普魯士同行更猛。
他們只用了二十天,就從哈爾科夫一直打到了察里津近郊五十公里的地方。
這也說明,當面俄軍的抵抗意志驚人的低下。
不過這種現象,在史德威和庫圖佐夫到來之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在察里津外圍,法國人推進的速度才慢慢的慢了下來。
每天一公里兩公里的向察里津啃!
估計啃到察里津的時候,應該正是十二月。
一般來說,十二月和一月都是俄羅斯冬季最冷的月份。
在最冷的月份里面進行察里津保衛戰,這對防守一方的大明俄羅斯聯軍是有利的。
畢竟,他們可以利用已經構筑好的工事。不但取暖的問題可以解決一些,糧食更不是問題。
別看大明的運輸險遠比法軍要長,但大明的運輸線完全由鐵路構成。
只有到達前線的一段路程,依靠大量的拖拉機和飛艇。
雖然目前因為戰役準備期間,要求的東西比較多,運力暫時性的緊張一些。
不過,隨著中亞大鐵路復線的竣工,這一切都會好起來。
反觀法國軍隊那邊,鐵路只是修到了基輔。
從基輔到頓涅茨克,只有一條以色列人的鐵路。
頓涅茨克向東,足足有三四百公里的路程,根本沒有鐵路。
在泥濘之下,如何保障前線部隊的補給,這成了法國人最為頭疼的事情。
更加嚴重的就是,隨著察里津機場的趨于完工。
法軍前線賴以生存的飛艇,今后就只能像北線的普魯士人那樣,只有在晚間關燈行進。
甚至在月圓的夜晚,他們也不敢出來晃悠。
因為一個弄不好,就會碰到大明的斯圖卡戰斗機。
個頭龐大且行動緩慢的飛艇,遇到斯圖卡連逃跑的資格都沒有。
飛艇的駕駛員第一反應,就是背著降落傘縱身跳進黑暗寒冷的夜空當中。
這時候就要比人品了,如果人品不佳,趕上風向不對的話。很可能,就會成為俄國人的俘虜。
俄國人對待俘虜之粗暴,那可是舉世聞名。
俄羅斯戰線上的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在阿拉伯世界的戰爭,卻已經趨于尾聲。
自從大明改變了戰略之后,一切都順利了很多。襲擊明軍的事件越來越少,甚至還有游擊隊變節者,不斷帶領著大明軍隊圍剿殘余的游擊隊。
這都需要歸功于伍次友正在如火如荼中進行的均貧富行動!
長久以來,當地的土地就屬于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