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嚴來東宮請示登基大典事宜時,陶瀾正在批奏折。
江懷黎沒有跟他一起看,他在書房里。
陶瀾讓人在書房窗口外放了桌椅,他一邊看一邊讀給里面的人聽,時不時跟江懷黎吐槽一下,再問問江懷黎的意見。
江浩嚴驚得停下了腳步。
昨天晚上,他把陶瀾成為太子,很快要登基的事告訴了江紹光等人。江紹光冷靜下來后,臉色嚴肅地跟說,如果皇上讓瀾王繼承大統,那么懷黎可能沒法成為皇后。
確實如此,皇上讓瀾王繼承大統,最先考慮的,也是最為基礎的,就是瀾王的子嗣問題。
加之,大晟歷史上從來沒有男子為后的,別說皇后,連個正經男妃都沒有,只有幾個沒有名分的男寵,皇上必然不會讓懷黎一個男子做后宮之主。
而瀾王又一直不喜歡他,一副恨不能趕緊趕他走的樣子。
以后瀾王登基廣納后宮,做一個后宮里不討喜的尷尬男妃,還不如做瀾王府的王妃。
如果是這樣,這件事想來,對他們而言并不算一件好事。
江浩嚴作為禮部尚書,他更清楚如果是這樣,江懷黎以后在后宮的境地有多難。他一整夜輾轉反側,越想越憂心,難以入眠。
今日一大早就起來,潦草做了一個章程,來東宮試探消息,沒想到看到這一幕。
太子他,不是很討厭懷黎嗎
江浩嚴驚訝地站在原地,一開始他以為是太子在逼懷黎給他看奏折,可是是這個逼迫法嗎,一邊讀給他聽,一邊小心探頭看他
堂堂從惡名中走來的太子,沒有其他逼迫手法了
“太子,江大人來了。”樂康提醒一心只顧探頭看太子妃的陶瀾。
陶瀾不在意地問“哪個江大人”
樂康看了一眼太子妃,小心說“禮部尚書江浩嚴江大人。”
江浩嚴覺得陶瀾一定是故意的。他很清楚陶瀾不僅不喜歡江懷黎,對他也有莫名的敵意。親王大婚,兩人可謂是撕破臉了。這也是他覺得陶瀾登基,對他們江府不算好事的原因之一。
他心中憤憤,表面卻只能帶著笑等待。
陶瀾抬頭看了過去,臉上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岳丈來了啊。”
江浩嚴“”
這位太子又想做什么
江浩嚴更加緊張,規規矩矩低頭見禮,“見過太子、太子妃,下官來請示登基大典事宜。”
說到這件事他也很憂慮,以前陶瀾是瀾王時,就能對大婚提出九十九條意見,現在成太子了,他的登基大典不得搞到天上去
“都是一家人,岳丈這么客氣做什么。”陶瀾跟樂康說“愣著干嘛,還不快去給岳丈大人搬個舒服的椅子來。”
這下,連江懷黎都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江浩嚴更加緊張了,坐到椅子上后,雙手撐在扶手上,一副隨時會站起來的樣子。
他可沒忘,上次坐在陶瀾對面,發生了多可怕的事,那時陶瀾也是一副很好處的模樣。
見江浩嚴坐好,江懷黎也出來了,陶瀾才說起正事,“父皇病重,一切從簡,無需大肆準備。”
江浩嚴應下了,他猶豫片刻,問“那封后大典呢,可要和登基大典一起”
大晟史上有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合二為一的,畢竟很多親王登基時早已有王妃和子嗣。
江浩嚴緊張不已,而陶瀾直接看向江懷黎,“這得問懷黎啊,懷黎,要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