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園子位置不算好,一般為了混退休的中老年老頭們不會愿意來這么“遠”,交通不便的地方看大門、值夜班,愿意來的要么是沒辦法情況特殊,要么就是對戲曲有些愛好,所以為了生活,為了打發日子,找尋同好,自愿來的。
最直接的一點是,其實這些人大都京城有房,兒女成才成家,他們很多人很空閑,不靠著手上這工作混飯吃,也肯自愿來打掃園子,給看大門。
再有便是,在場之人隨便問他們幾場經典曲目,別看他們一群人不起眼,但大都能說上些什么來,甚至還能操著口京腔給你來兩段。
為了吸引游客,京華梨園做的花樣還挺多,除了保持原址的那種舊時的“風味”,還搭建了幾個新館,其中一個是影音室,專門播放京劇紀錄片和本景點介紹宣傳片,另外隔一段時間還會邀請一些京劇班子到這里來表演。
能吸引多少游客大家也說不準,但這里工作的人絕對是經常接觸這些。
就算是原本不懂的人,一日日工作下來,白天總能聽見幾句里頭在放的介紹,耳朵里灌幾首經典曲目,咿咿呀呀的,久而久之自然就記下來了。
進門,他們就看到鬼戲院里頭貼著幾張對聯,不知道是誰設計寫上去的,給人看著的感覺倒是非常微妙
唱念做打
粉墨登場
戲場
嬉笑怒罵
悲歡離合
人間
左右兩道門,各自書寫著叫人形容不上來的描述。
“這都通向哪里”有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