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做些小東西,一開始的本意是想討好對方,這兩天回過神,也知道裴厭為什么沒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私底下授物的。
一而再再而三受挫,要擱別的事,他早打退堂鼓了,哪兒來這么厚的臉皮糾纏不休。冷風吹來,顧蘭時縮了縮腦袋,無聲在心底嘆口氣,過幾天還是得找機會去尋裴厭,姻緣是人生大事,不能馬虎。
晌午,苗秋蓮在灶房忙碌,顧蘭時和竹哥兒給她打下手,熬了一大鍋臘八粥,稻米黃米紅棗花生還有好幾樣豆子,粥稠而甜糯。
顧鐵山則出去喊那幾家人來吃,他并未說明是為顧蘭時,只說家里熬了粥,但村里人都知道怎么回事,為轉轉運舍飯給窮人吃的情況并不少見。
家里本來就窮,有現成飯吃哪有人不樂意的,被叫的拖家帶口就來了,沒被叫的也有些心動,想著是不是能討口飯吃。白占便宜這種事多的是人愿意,有些年輕人臉皮薄,上了年紀的
老人可不管什么臉皮不臉皮的,臉皮能有肚皮重要
曹小巧和方紅花不對付,上回更是罵仗罵得鬧翻了,聽說后跑來門口張望,聞見濃郁的豆香味直砸吧嘴,見有老婦從灶房出來手里端著碗粥,更是饞的用手抹抹嘴。
鄉下不少人只是勉強能吃飽飯,糧食金貴,很多時候都要混著野菜一起填飽肚子,就連顧蘭時家,一年到頭除了冬天以外,同樣要出門挖野菜。
苗秋蓮瞅見門口有兩三個和方紅花不太對付的老太太老夫郎,她琢磨一下,興善寺里的和尚是來者都布施,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既然都到門口了,不給個一碗半碗的,也沾不上做善事的理。
徐啟兒不過十二歲,帶著弟弟徐瑞兒來得有點遲,一人手里拿個缺了口的破碗進門,苗秋蓮看見他倆連忙招手“來,過來,嬸子給你倆舀飯吃。
不少人過來帶著自家碗筷,有的是不好意思吃人家的還要用人家的,另一個則見是顧家喊的人多,家里卻不一定有那么多碗,鄉下人一旦辦紅白喜事,幾乎每家都得借四鄰一些家當使。
有的則是想借口家里還有人沒來,吃一碗拿回去一碗,這臘八粥熬的稠,拿回去兌兌水,完全能當下一頓飯吃,心思各不一樣。
苗秋蓮接過徐啟兒手里的碗,長勺在鍋里一攪,給舀了碗稠粥,開口道“春花,喊門口阿奶阿嬤進來,這鍋里還有點兒,給他們分了。
從興善寺回來后,想著臘八粥多,就讓狗兒喊他大哥二哥回老家來吃飯,張春花和李月帶著孩子都過來了。
知道了娘。張春花說著,就喊門口三個人進來。
曹小巧一早就備好了碗,數她腳下最快,一下子沖了進來。
院子里或蹲或坐二三十人,熱鬧無比,見這腌老貨也來吃,不是翻個白眼就是說顧家人心善,吃了人家的粥,可不得說兩句好聽話。
鍋底粥剩的不多了,苗秋蓮給他們三個分完,一人大半碗,曹小巧進灶房時看見徐啟兒兄弟倆都是一滿碗,紅棗花生也都多,心底有些不情愿。
可她也知道,不是自己撒潑的時候,能給她一碗就不錯了,吃人家的嘴短,順嘴還說了顧蘭時兩句好話。